春光明媚,正是踏青游玩好时节,却有人连喊“春眠不觉晓,哈欠上门找”,疲倦嗜睡、起床困难、精神涣散、有气无力……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容易困?这种困会不会与疾病有关?来自中医与西医的说法均称:春天犯困、睡不好并不赖你,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到了春天,身体里的激素会有季节性波动,让你昏昏欲睡。不过,有些疾病会伪装成“春困”,也不得不重视。
为此,本报采访中医和西医专家,为您支招科学解“春困”,找出混进“春困”中的疾病,帮您提神醒脑,让您过个元气满满的春天。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文 CFP/图
西医说“春困”
身体在适应季节
大脑生理性缺氧缺血
“西医理论认为,春困是大脑生理性缺氧、缺血,引起机体的自我保护行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樊冀闽介绍,这与身体对季节的适应有关。一般认为,人体在冬季寒冷的刺激下,皮肤血管处于“收敛”状态,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大,大脑的血液供应也相对增加,逐渐养成了高氧情况下工作的习惯。春天天气转暖后,人体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血管口径随之变大,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相对减少,大脑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性,人体就会因脑组织的自我抑制而产生睡意。
最新研究也表明,人体在春季褪黑素减少、血清素增多,都会使人睡不好、困倦。在春天,天亮得越来越早,人体在黑暗时段产生的神经激素褪黑素,随着黑夜变短,分泌相应变少。而褪黑素恰恰负责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睡眠。褪黑素分泌少,睡眠质量就会有所下降。英国科学家通过血液检测发现,人体内的血清素含量在春天达到一个较高值。血清素负责调节睡眠和情绪,水平过高会导致困倦、疲劳,甚至感觉缺乏动力。此外,医学研究认为,人类也有季节性睡眠,与冬天相比,人们在春天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少25分钟。
中医说“春困” 春天湿气重 脾湿“运化”不畅而困
“在中医看来,春困源于空气的湿度增加,引起身体‘湿重’”,全国老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林禾禧介绍,人的脾脏主身体“运化”,脾脏怕湿,春天潮气大、气压低,会削弱脾脏的功能,使身体里的湿气无法排出,清阳不升,浊气停留清窍,因而让人感到困乏,容易头重思睡,同时还可能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或腹泻等症状。
此外,春天肝气旺盛,如果肝疏泄不当,容易横逆伤脾,导致脾气亏虚,气虚则身体濡养不足,也使人出现疲倦乏力、头昏欲睡等“春困”现象。
所以,中医和西医均认为“春困”不是病,而是人体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不能赖到个人身上。一般春困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当人体慢慢适应了气温的升高后,就不会再感觉困乏了。而且,对气温适应的时间长短与人的体质有关,体质较佳的人只需几天便能适应。
“春困”伪装者 这九种病混进“春困”队伍中
虽然说“春困”是正常生理反应,不能怪到个人头上,但也别在每次瞌睡时,都用“春困”当理由。樊冀闽表示,因为有些困乏并不是“春困”,而可能是健康问题引起的。
鼻炎:如果鼻子内部有炎症,会导致呼吸受阻,从而引发大脑供氧不畅,导致犯困,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头疼。
睡眠呼吸暂停: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修复,患者夜间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高血脂:高血脂患者,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同时可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脑卒中(中风):临床资料统计,70%以上中风者在发病前5至10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中风前还可能出现血压骤然升高、鼻子出血、走路不稳、四肢麻木无力和早上起床突发眩晕、持续头痛等症状。
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如在感觉慵懒疲倦的同时,伴有健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要检查是否有甲减。
心脏疾病: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需要引起警惕。
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
肝脏疾病:肝病的表现通常比较隐蔽,疲倦乏力、不思饮食正是其主要临床特点之一。如果疲劳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等症状,要尽早排查肝病。
贫血: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
防治“春困” 调饮食多运动勤通风
林禾禧表示,了解了“春困”的原因,可以从生活起居、户外运动、饮食调理三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缓解春困。
■饮食调理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牛奶、牛肉、鸡肉等瘦肉富含蛋白质,能量高、脂肪少,建议每天食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帮助我们有效保持旺盛的精力。一份高质量的早餐,还应该包含谷类、肉类、乳制品和蔬菜水果。仅仅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是不足的,蛋白质多而碳水化合物少,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多吃一些含钾高的食物。人体缺钾也容易出现犯困症状,海带、紫菜、发菜、甘蓝、芹菜等食物中钾含量丰富,春季可多吃。
吃饭时不要吃得过饱,过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快,更加容易犯困。
■户外运动
林禾禧认为,犯“春困”的大人多于青少年儿童,这是因为小孩子跑跑跳跳较多,运动量足够,把“春困”赶走了;女性多于男性,是因为女性运动较少,情绪波动较大,相较于男性,对潮湿的适应性较弱。
他表示,运动使人身心愉快、全身舒畅。缓解春困,可适量增加户外运动,老人可选择瑜伽、体操、慢跑、太极等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通过活动关节、舒展肢体,有效改善生理机能,增强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缓解春困。
■生活起居
保持房间干燥。房间干燥可以减少湿气入侵体内,减缓“春困”。如果房间湿度较大或房间位于底层,可以采用抽湿机抽湿。
勤通风。改变一直关窗闭户的习惯,保持卧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否则室内含氧量减少,会助长“春困”的发生。
生活作息规律。通过规律性的生活作息,主动适应季节的变化,可以减缓春困。保证6小时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宜,不要熬夜,每天午休半小时左右。
【本期医学指导】
林禾禧 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专家,福建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樊冀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委员。擅长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对慢阻肺、哮喘、肺炎、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疾病也有丰富的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