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三轮车歪歪斜斜地载着山一样的货物走在路中间。”“速度好快,加了电瓶的脚踩三轮车,也没有什么安全措施。”“要对人力三轮车规范管理,让它继续存在下去。”……昨日,本报报道了中心市区人力三轮车的乱象后,引发市民热议。
针对存在已久的人力三轮车乱象,此次鲤城交警发出“严厉整治”告知书,既是给相关从业者提供柔性的缓冲区,也表明了将“施重拳”整治的态度。未来,这些人力车夫们又将如何走下去?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通讯员 吕婉瑜 文/图
车夫 维持生计 转行不易
昨日上午,在泉秀街乌洲路与南淮路交叉路口,货运车夫老李和几个“车友”来到这里守候。记者观察了一个小时,发现只有一个“车友”接了个电话后,离开现场。
“现在没什么单。”老李说,货运多数是接“老客户”的单,有近点的载货需求,他们就去拉,一次收几十元。拉客的则主要在古城区内等待游客的多一点。老李说,现在电动车多、货车也多,没什么生意。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转行?面对记者的问题,老李说:“做这行已经20多年,靠苦力赚点生活费,转行也不知道做什么。”记者粗略计算,老李一个月做下来,基本上也就只能勉强糊口,有时候1000多元的收入,还要扣除修车的费用。老李说,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就想着出来拉点活,没想太多。
市民 建议规范管理 保留独特风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人力三轮车“车夫”的选择和老李一样——继续坚守岗位。原因有三,首先,车辆转手很难;其次,当时购买花费较大,且有牌照,放弃了可惜;其三,习惯了这种工作的节奏,转行不易。
市民和游客对于人力三轮车,有什么看法呢?市民陈先生表示,曾几何时,三轮车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但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三轮车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了弊端。现在路面上三轮车的车夫,普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交通法律、法规意识相对淡薄,经常出现不按交通导向行驶的情况。加上违规加装电力装置后,更加大了安全隐患。
“来古城游玩时,因为不好打车,我随手拦了三轮车,确实挺方便。”来自上海的游客林女士乘坐过几次人力三轮车,她看到很多三轮车显得老旧,车身贴着广告也不美观,加装电力装置也感觉不安全。她建议规范这些人力三轮车的营运管理,保留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交警 既“施重拳” 又“有温度”
“装动力装置方便又省力,现在人力客运三轮车都安装有动力装置。”一名人力客运三轮车夫告诉记者,如今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人力三轮车也越来越难拉客,加装电瓶也是为了让速度快点,多赚点钱。而货运三轮车为了多载点货,加装了更大更多的电瓶,带来的隐患更大。这也是此次交警部门将重点整治的地方。
据交警介绍,人力三轮车驾驶人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技能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交通安全意识方面较为淡薄,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屡见不鲜,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除了私自加装动力装置,人力三轮车在道路上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今年2月2日10时许,市区金洲街就发生了一起人力三轮车和电动车剐碰的交通事故,导致两人受伤、两车受损。
连日来,鲤城交警大队也持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三轮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强化管控力度、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形成严管、严控、严处的常态化整治态势。针对三轮车违法行为发生规律及特点,联合行动组采取流动巡查与定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确保点、线、面有机结合,整体管控,严厉查处三轮车无牌无证、非法加改装、违法载人、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宣传一处、教育一群”,既“施重拳”,又“有温度”。同时,在联合整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三轮车驾驶人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使驾驶人及乘客充分认识到违规载人等行为的危害性,提高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