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春光明媚,天气格外温暖,让人忍不住想出去逛逛。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走到不再使用的漳泉肖铁路。
许久没来,曾经亮到会发光的铁轨已然生锈,周围杂草丛生。虽然过去繁荣的铁路,如今只剩下一些荒草相伴,但我仍会触景生情,想起那一列搭载着我梦想的绿皮火车。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去学校最省钱的交通方式就是坐火车,于是,我便开启了一段赶火车的日子。
那时出发的火车站在剑斗镇,站台临山而建,铁轨错落有致地延伸着。在简单的候车点,等车的人们有的闲逸地站着或是蹲着抽烟,有的坐在绿化圆盘上聊天。大家似乎都对火车到达的时间了然于心,也知晓火车到达前的一系列动作:站台工作人员会出来一边吹着哨子,一边指挥大家排队,之后一阵铃声响起,就能看到一列火车缓缓进站。
在人群里,有一个女孩却显得格格不入,那是十七岁的我。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惴惴不安的我在询问过工作人员后,又不放心地与一位和蔼的阿姨交谈,在得知她是去往同一个目的地后,我才稍放下心来,对列车的班次和时间不再纠结。
等了许久,人群开始躁动起来,大家纷纷拿上自己的行李奔赴站台。工作人员赶紧走出来,吹响哨子,让混乱的人群排好队。不久后,一阵喇叭声响起,是火车进站了。我跟随大家的目光望去,一列冒着白烟、披着绿色外衣的火车踩着拍子慢悠悠地向站台驶来,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绿皮火车。
火车一停稳,车门随之打开,列车员熟练地放下梯子,然后用身体挡着那些不顾一切想往上挤的人,扯着嗓子喊着:“先下后上,让到站的人先下去。”等一些人下车后,我很快就被拥挤的人群推上车,其实仔细数一数上车人也不多,车厢里还有些空荡,只是那时的人们还不习惯排队,总想着要赶紧上车。
记忆里那绿皮火车发出的哐当声响,听起来仿佛是车厢之间的呢喃。每次伴着这个声音,我会去找一个靠窗的位置,一边听着邻座的人们谈天说地,一边欣赏着窗外犹如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变换的风景。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沿路的树木黄了又绿,岩石下的水冻了又化。后来的我成了赶火车的一员,和许多常客一样,我总能数着一个个山洞,看着不同的站台,就知道离终点还有多远。
我虽然会晕车,但不会晕火车,因为那绿皮火车一直开得很慢。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使那时的火车速度很慢,却总能在途经岐阳村时与客运大巴准时相遇。
我回家时跟母亲说起绿皮火车,她听后感慨说,剑斗站的轨道埋着她童年许多的汗水,她八岁就开始在那里挑石子赚工钱。只是后来通车了,她也嫁人了,日常没有什么机会出远门,就未曾坐过绿皮火车。
时代飞速发展,绿皮火车也光荣退役了,但那段赶火车的时光,却让我难以忘怀。在火车上,我曾遇到独自旅游的大姐姐,碰到喜欢玩九宫格的小男孩,见到售卖各种产品的推销员、背着大包小包行李出门务工的一家子以及回乡看孩子的老人们。火车上的每个人都是旅客,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如今,绿皮火车完成了它的使命,可它就像一位老去的朋友,依然行驶在我的记忆长河里,使我时常怀念起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