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3月27日

一年前查出胆结石 一年后竟成胆囊癌

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大(CFP 图)

黄先生查出胆结石没当回事,保守治疗拖了一年。直到最近频发腹痛去医院看诊,才知胆囊已经癌变。“怎么也没想到小小的结石会发展得这么严重!”近日,患者黄先生说起自己的患病经历,追悔莫及。□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仅仅一年

胆结石拖成胆囊癌

一年前,黄先生因右上腹闷痛后到医院就诊,查出胆囊结石。保守治疗后有所好转,就未进行手术治疗。但一年来多次反复右上腹闷痛,而疼痛越来越频繁,他都未引起足够重视。

最近,黄先生再次发生腹痛,在家扛了几天,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这才再次到医院看诊。

接诊的医生第一时间为他完善了常规检查,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补液等对症处理,并同步进行检查。不久,各项检查结果相继出来,医生们发现黄先生的病情并不是简单的胆囊结石。

“肿瘤标志物中糖类抗原CA19—9远高于正常值,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经过医生耐心沟通,黄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接下来,黄先生无奈只能接受胆囊癌根治手术和抗肿瘤的相关治疗。

“把良性疾病硬生生拖成癌症,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早点处理,完全可以避免这个结果。”福医大附二院肝胆胰外科主任王伟表示,《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中提出,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他指出,胆囊癌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经达晚期,胆囊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5%。因此预防与早期诊断、治疗胆囊癌是诊治的关键。

八种情况

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10%左右,换言之,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胆囊结石。胆结石是一个常见病,但是大家对胆结石有很大的误区,以为只要不痛就能“和平共处”。事实上,患胆结石的人是胆囊癌的高危人群,胆囊癌的凶险程度非常高。王伟建议,以下几种情况,胆囊结石建议手术治疗: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3)伴有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

(4)胆囊壁增厚,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5)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大于2厘米—3厘米。

(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若并发急性胆囊炎时病死率高5倍以上。

(7)年龄大于60岁,伴有高血压或心脏功能不全,一旦发生胆囊结石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8)边远地区,医疗条件差,一旦发生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等并发症,容易导致不测。

另外,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原则上不手术。

“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因担心胆囊切除术影响生活而拒绝手术,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王伟说,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胆汁是由肝脏持续分泌的,之后储存进胆囊,随着进食间断排出,进入肠道参与脂质食物的消化。一般胆囊切除术后1个月内需要低脂饮食,之后由于胆管的代偿性扩张,可以代替部分胆囊的功能,患者可以正常饮食,对生活没有影响。有少部分患者术后由于脂质不耐受而出现腹泻等症状,一段时间后都会明显改善。

预防为先

改掉不吃早餐的习惯

胆结石是可以预防的一种疾病,主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入手。

在饮食上,首先要按时吃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很多年轻人喜欢吃夜宵,又不吃早餐,胆汁无法及时排出,就容易得胆结石。

要注意荤素搭配,少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蛋白质、蔬菜的均衡搭配。

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通常情况下,正常成年人一天要喝2000毫升—2500毫升的白开水。

在生活上,要保持好心情。很多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容易生气,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让胆汁淤积,形成胆结石。

日常要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每天晚饭后做30分钟的适度运动,能帮助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胆汁淤积。

--> 2024-03-27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4380.html 1 一年前查出胆结石 一年后竟成胆囊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