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沼婢)开学后,眼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期。孩子的视力成为假期过后家长们格外关心的问题。寒假结束后,不少孩子远视储备告急,保存好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一环。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医学中心方丽娇主治医师介绍,远视储备是指发生在近视之前的生理性远视,大概出生时有+3.00D左右的远视储备量,一般在12岁左右消耗完。远视储备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补充或逆转。
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一个“视力银行”的账户,远视储备就相当于存在里面的“钱”,而且是定额的。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和视力都会不断发育,相当于远视度数不断被花掉,收支平衡(眼轴正常)就是正视,即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过度透支(眼轴过长)则会导致近视。
遗传、户外活动少、用眼习惯不好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眼轴长得太快,相应的远视储备消耗过快,那么近视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当远视储备耗尽后,逐渐发展为近视,若不加干预,眼轴继续增长,则近视增加过快,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方丽娇指出:如果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习惯眯眼、斜眼或歪头看东西、看电视、看书,频繁揉眼睛、眨眼睛等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屈光相关检查。
“节省”远视储备值还需要做到这些: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学习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并且在500lux以上的护眼光源下照明。阅读、写作业遵循20—20—20法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远眺20英尺(相当于6米)以外至少20秒。每用眼40分钟就休息10分钟左右,可以远眺、闭目养神、起身活动或做眼保健操。
坚持每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是预防远视储备过度消耗的最佳途径。每天两小时有阳光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
定期检查视力、建立视力健康档案: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可以查视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规律作息,营养均衡: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以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不挑食,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糖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