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03日

探索乡村振兴新型发展模式

闲置古厝成“自助院子”

“自助院子”项目发起人、古厝产权人和游客在院子里品茶聊天

几天前,来自福州的刘女士拎着简单的行李,入住了位于南安蓬华镇山城村的一座闽南古厝。不用付房费,睡大通铺,她把院子当做自己家一样,过起“自助式”的生活。近日,记者从蓬华镇政府获悉,山城村探索乡村振兴新型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古厝,引入“自助院子”模式,吸引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入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并以院子为平台推广本地农产品等农文旅资源,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融媒体记者 陈灵 杨泳红 通讯员 李智锰 文/图

游客不花钱入住

共同维护享用院子

近日,记者来到山城村时,凉风习习,山间笼罩着薄雾,山城水库潋滟旖旎,小道沿途树林中镶嵌着多座闽南古厝。抵达“自助院子”时,项目发起人老白和木荷正在院子里,用一口废弃的大铁锅烧柴烤火。刘女士把从周边摘来的野花分成花束养在玻璃瓶、矿泉水瓶中,再将它们摆在院子里各个角落,用心地装饰着小院。她说,喜欢山城村的闽南风韵,不知不觉已在这里住了多日。

记者看到,古厝一隅摆着古筝,旁边的书架上摆不同主题的图书,墙边还有一台古厝产权人留下的木质风谷机。古厝其他地方还有书桌、围棋桌等,细心留意,许多角落被竹帘、竹竿、竹叶、盆栽、特色摆件等所点缀,十分温馨。古厝还配备卫生间、厨房、露天小院、菜园等,房间则设在左右两边的小阁楼里,男女各一间大通铺。

“不同访客在不同时间,将院子装扮成现在的模样。”木荷说,院子自1月底开始运行至今,通过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传播方式,已吸引近百名来自内蒙古、甘肃、江西、江苏、广东、重庆等地的访客来短暂住宿,也有不少访客在院子里过年,和村民一同体验充满闽南气息的传统民俗。

闲置古厝焕发活力 建立人文关怀暖巢

为何古厝会变身“自助院子”?“这座古厝是我爷爷建的,至今有百年历史,由于家族成员不断搬出,古厝闲置了至少35年。”古厝产权人郭建远介绍,前不久,他将古厝修缮一番,看着古厝闲置,着实可惜,“房子长久没人住,很快又会破败。”今年1月,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来自南京的老白和南安人木荷,了解到“自助院子”模式。

“模式利用闲置的院落,为处于人生低谷期的中青年人提供一个低成本休养生息的去处。”老白介绍,产权人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旧房古厝,让来自天南地北的访客不用花钱,共同建设、享用、维护古厝,进而保护古厝不会自然损毁,甚至发掘出新的价值。“自助院子”的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让访客在这里住通铺,过基本自给自足的集体生活,沉浸式体验当地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以此为方式调节生活节奏。

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古厝重焕新生,我十分高兴,游客入住产生的水电费由我负责。”郭建远说,他同时在销售鹊山鸡、茶油等农产品,可以以院子为平台向游客推广,一举多得。

“院子对产权人、发起人、访客来说都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目的在于引来客流。”老白说,院子成为供农家乐、民宿、露营地、农产品销售等其他业态发展的平台,形成以院子为中心的生活圈,进而促进相关产业配套发展。

“山城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目前在家人口1000多人,多为老人和小孩,不少古厝空置了。”山城村党总支副书记郭金海介绍,“自助院子”模式如果能带来客流,便能为山城村、蓬华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种社会资源的引入也能扩大农特产品的影响力,实现古厝产权人、游客和本地多方共赢。

“‘自助院子’重在引流。”蓬华镇党委副书记伍伯稳表示,蓬华各村有各村的资源和亮点,将它们打造成农文旅特色品牌,再串线成链,完成产业提质升级,有利当地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 2024-04-03 探索乡村振兴新型发展模式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5755.html 1 闲置古厝成“自助院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