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公布了该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168人评上全国首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在行业内引发热议。(4月7日《经济日报》)
眼下,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既关系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又关系着一家人的家庭幸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可以预见的是,老年人对高质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会更加旺盛。同时,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更加旺盛。但据了解,目前我国各地的养老服务业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比如招人难、专业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院校培养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业就业意愿不强等情况。
众所周知,养老服务不仅仅是给老年人喂饭、洗澡、看护等简单的照看服务,它也需要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护理、用药和心理辅导等必要的专业服务。只有既提供照看服务,又提供专业服务,老年人才会更满意、更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养老行业人才匮乏现象由来已久,严重制约着养老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大学,由于报考学生少,因而养老专业设置也偏少,导致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从事老年服务业的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偏低,缺少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也导致很多专业人才望而却步,甚至敬而远之。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笔者以为,要让更多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留下来”,还需有更多实招。一方面,既要加快人才专业化、体系化培养,增强养老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又要相关部门提供服务人才就业、创业、市场环境、人才管理等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人才奖励新政,通过职称、福利待遇的提高、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增强等途径,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业。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既“留人”又“留心”,从而彻底改变养老机构专业人才“不愿来、留不住、干不长”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