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62岁的张先生早上起床时突然感到头晕,看东西天旋地转,感觉床都要倾斜翻倒,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耳石症”。人的耳朵里竟然会长“石头”?耳石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耳石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石头。”福医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叶励超说,人体内耳的三对半规管是感受人体空间位置运动的重要感觉器官,与半规管相连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层胶质膜,在胶质膜表面附着一层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的碳酸钙结晶,这些结晶非常小,因为形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在某些情况下,脱落的耳石跑到了它不该去的地方,产生一系列机体反应,导致患者眩晕,就形成了耳石症。”叶励超介绍,耳石症的发病很有特点,它是在体位发生变化时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大多数是几十秒。别小看这短短的数十秒,会让人出现各种不舒服,譬如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晕、头重脚轻、平衡不稳等。男女老少都可能发生耳石症,不过女性病例稍微多一些。
叶励超说,出现眩晕症状并不代表就一定是耳石症,不过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或头晕一般符合以下特点:
1.头位变化时出现强烈旋转性眩晕,甚至有人睡眠中因眩晕发作而惊醒;
2.伴随恶心、呕吐、四肢冰凉等不适感;
3.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几十秒不等;
4.发作后不同程度头重脚轻感、漂浮感,整个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日,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
有人会问了,耳石是不是就是耳屎呢,跟掏耳朵有关系吗?“耳石症和掏耳朵是没有关系的。”叶励超说,目前关于耳石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临床上大多数的耳石症为特发性,即无特定可循的原因。但研究证明,耳石症的发病与头部外伤、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性神经炎、全身钙离子代谢异常、围绝经期状态等有一定相关性。
叶励超提醒, 得过耳石症的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虽然复位治疗后症状明显好了,但随后的两三天里还是有点晕,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残留头晕不适的患者,短期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不要突然起床、弯腰、跳绳、打球、仰卧起坐、颈部按摩、摇晃头部或者转动头部。
如何预防耳石症的发生呢?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头部外伤或头部加速运动;积极治疗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引起的钙代谢异常;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点辛辣油炸食物,少饮酒,少熬夜;耳石症复发了也不用担心,及时到医院进行复位治疗即可。□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