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房”,也被称为“陷阱房”“贩子房”——炒房客以低价收购旧房子或者毛坯房,用极度节省成本的方式对房子进行装修,之后作为精修房高价租售,因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极高,又被称为“白血病套房”。《2023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有近2.6亿租房人。如何规避“串串房”,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4月10日《法治日报》)
据了解,“串串房”的租客多为打工人、大学生、求职者、备考者,有些租客还是孕妇、备孕的人,租客长期住在“串串房”内,身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很容易出现种种状况。从小处说,“串串房”关乎租房纠纷、合同纠纷、民事纠纷。从大处说,“串串房”关乎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串串房”影响的租客不在少数,防范、治理“串串房”的侵权问题势在必行。在具体的租房关系中,租客应该增强对“串串房”的警惕意识,在租房之前尽量做好功课,选择管理规范、诚信度高、好评度高的中介,可以通过与中介或房东沟通、现场考察体验等方式,了解房屋的装修、家具、空气污染等情况,还可以要求对房屋的甲醛、苯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租客还应用好合同工具,如对房屋的污染有顾虑,可要求在合同中添加环保条款,设定房屋环保不达标的合同变更或解除条件,设定房东的违约责任。
向租客提供符合环保、安全等标准的房屋是房东的法定义务。《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等对房屋租赁的安全性、环保性以及租赁物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出租人应当确保出租房屋符合基本的居住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结构安全、设施设备完好、空气质量达标等。
当然,还有必要给“串串房”配置“监管净化器”。住建等监管部门针对“串串房”侵权问题多发的现象,可把房屋的装修、家具情况以及空气检测情况列入登记备案的其他材料中,并可对登记备案情况进行现场抽查,从而在登记备案环节对“串串房”进行监督制约。
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还可进一步细化租赁房屋的环保质量标准,明确出租人的环保责任,搭建租赁房屋环保、安全、质量信息平台,公示租客的投诉信息和对房屋的评价信息;对租房合同示范文本进行完善,针对“串串房”添加防范制约条款,同时,建立快捷的维权处置机制,减轻租客维权负担,为租客维权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