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15日

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

□本期主持:吴志明

近期,有关“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趋势明显,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的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近三到六年来,多所高校图书馆的纸质书借阅数据逐年下降。图书借阅量下降,能说明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要让大学生回到图书馆阅读、借书,该做些什么?

阅读分流 理性看待

@蜀中闲人:大学生正处于求知若渴阶段,单靠课堂书本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大量的阅读。电子书以它无所不涉、方便快捷的阅读形式异军突起。相比图书馆纸质书的借阅,电子书显得更加省时省事,这种灵活的阅读方式,受到许多大学生的青睐也是一种必然。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只是阅读分流而已,不必觉得奇怪。

@泥河牧歌:随着科技的发展,读书的形式越发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场地固定、开放时间固定,这对于处在知识爆炸、快速传播环境中的大学生来说,远不如一部手机在手,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来得快。有人把电子阅读称为碎片化阅读,其实当碎片化阅读积累到一定量时,同样能实现质的变化。因此纸质书借阅量下降,不能简单等同于“大学生不爱读书”。

@豫-张全林:大学生纸质书阅读偏少,并不意味着不爱读书。部分高校电子书人均阅读量已经超过纸质书,这说明读书未必非纸质不可。电子书方便信息检索,也便于复制,这些数字化阅读优势是纸质书所不及的。读书的目的是用,只要能够满足需要,读什么介质的书都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大学生也不能例外。

多种原因 情有可原

@蒲公英: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量下降有多种原因,首先,大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除了上课、备战考研,还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部分学生还抽空做兼职,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其次,数字化阅读工具的普及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阅读的便捷性,他们更愿意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此外,高校图书馆自身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场馆设施老旧、服务不到位等。

@踏浪: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有二,一是电子阅读快捷省时省力,它的出现挤兑了纸质阅读。二是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压力,每天忙得没有时间泡图书馆。鉴于上述情况,学校要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适当规定阅读量并推荐经典好书,举办阅读沙龙之类的活动,营造热爱阅读的氛围。

@河北白帆: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不代表大学生不爱读书,一是由于电子图书阅读方便、费用低,且便于复制和分享,为大学生所青睐;二是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调整藏书结构,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合力助推 引导回归

@四川黄根华:大学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阅读,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上下功夫,推动阅读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图书馆也可通过举办阅读分享会、推广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曹建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还是有区别,前者更多属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范畴。对于需要进行学术研究、深度探索学问的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以纸质书籍为主的深度阅读,毕竟纸质书籍阅读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和记忆。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大学生调整好浅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比例,既可以享受浅阅读的冲浪快感,又可让深度阅读陪伴自己思考成长,以知识的厚度与深度厚植创新沃土。

@夏沫:虽然电子设备同样可以读书,而且信息量很大,但是大学生需要有深度、严肃性、高质量的阅读,这些都是目前的电子书难以满足的。纸质阅读不会过时,更不应该被淘汰。让大学生多泡图书馆、多借书多读书,除了靠大学生自律,高校也要鼓励,还要倾听大学生的需求和心声,不断完善大学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营造氛围,形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大学校园风气。

下期话题

“超过晚上9点半,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学新规,在家长群体中引发讨论。按照这一规定,每晚9点半后,学生要停下作业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也不会受到批评。校方称,目的是确保孩子们获得充足的休息。对此现象,您怎么看?下期茶座,邀您聊聊“作业‘熔断’”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

--> 2024-04-15 □本期主持: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7151.html 1 大学生不爱读书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