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预防重于治疗。4月15日—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随着身体年龄增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如今,有不少人对胃肠道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没有任何症状就没事。其实,早期消化道肿瘤往往无明显症状,而这种“无症状”表现恰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早点发现胃肠道疾病呢?专家建议,胃肠镜检查是最好的选择,过了40岁,就得把胃肠镜筛查安排上了。□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胃镜检查发现癌前病变
王先生(化名),今年48岁,身体状态一直不错。去年年底,他做了彩超、CT、心电图、肿瘤标志物等多项检查,都没有问题,这也让王先生很是欣慰。接着他又做了胃镜检查,没想到查出了问题。
为他检查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黄思付。胃肠镜检查结果让人非常意外,王先生居然是早期胃癌!
“如果再耽搁一年以上,几乎100%会发生癌变。那样的话,他就可能面临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黄思付介绍,发现癌前病变可算万幸,这相当于挽救一条生命。据介绍,王先生确诊后很快接受了微创手术,完整切除了病变黏膜,以绝后患。术后两天,王先生就开始进食了。
胃肠镜检查是“金标准”
黄思付介绍,这次能发现癌前病变,主要是依靠“照妖镜”——胃肠镜。
胃肠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直接观察胃和肠道的黏膜变化,及时发现病变,还可以进行活体病理学、细胞学检查。故而胃肠镜检查也被称作“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胃镜检查一般需要空腹6—8小时,可以对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明确有无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等疾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现食管癌、胃癌以及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
胃镜检查时看到黏膜有不正常的地方可以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有很大意义。
“40岁+”建议做个胃肠镜检查
据介绍,在我国,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病例总量的1/3。其中,多数胃癌、肠癌在进展到晚期之前往往缺乏明显症状,许多人因大意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建议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此外,以下人群应尽快考虑接受胃肠镜检查:有胃癌、食管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出现胃部不适、肠道不适的人群;慢性胃炎患者;长期有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常食腌制食品和烧烤,常熬夜、作息紊乱者。
据了解,消化道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生存率超过90%、治愈率高达95%!
检查后应避免刺激肠胃
刚做完胃肠镜检查之后,出现腹胀、腹痛、打嗝等症状都属于正常情况,这些症状会慢慢消除。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这些事项:
胃肠镜检查后,建议休息30分钟之后再离开医院。
胃肠镜检查结束2小时后,才可以吃饭和喝水,尽量吃一些流质饮食,尽可能避免吃辣、喝酒等刺激性的食物。
如果是活检,患者在做完检查4个小时后才可以选择进食流质饮食并避免刺激食物。
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在做胃镜检查当天,禁止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