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圻(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
关注的几个公众号又更新推文了。屏幕里的小红点乖巧地列着队,但我却不想点开。看推文已然成了我对于“屏读”的失败挣脱,有点赧于面对。
挣脱“屏读”,当然不是避之若浼,事实上,在信息爆炸、传播媒介丰富的当下,被方块屏幕里的信息洪流所裹挟才是常态。现代人正享受着“屏读”带来的便利,如丰富多样、灵活快捷以及阅读边界的消解等等。
但也正如“裹挟”二字,当我在不同的平台或软件之间辗转时,随时都会在“屏读”的世界里,被海量的信息卷入漩涡。我从知识的探寻者悄然间不自觉地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被动的、消遣性的接受,使我比起“为什么”和“怎么样”,更在乎屏幕里“是什么”和“有多少”。榜单上的热搜词条、博主的动态、社区里的帖子,甚至是朋友圈里的更新……手指不停地划、划、划,又不停地点、点、点,刷新的小圆圈转得直冒火星子,眼睛还来不及细看便一刷而过。对平躺着的符号们仅仅是贪婪且粗暴地攫取,生理上得到了视觉的消遣,心理上只获得泛化的、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我也尝试过在微信公众号长长的推文里,强迫自己在小小屏幕里夺回深度阅读的权利——但手总是动得比脑快。
因此,我更钟情于“纸读”,于书籍寻求阅读的虚静。书上的字不会动弹,在纸上嵌得牢牢的。哪怕手指搓起堆叠着的页儿、摩挲着翻面时,比划拉屏幕多出的片刻停留,都更能使我沉浸其中,得以用审美的想象激活文字、塑造形象、搭建世界,生发出灵魂上的共鸣。在泉州,不论是东海一隅的图书馆,金鱼巷里的咖啡店,还是坐落于古城各处的其他人文角落,总是我享受“纸读”的去处。
难以在电子屏里挣脱阅读的浅表短平,那便在书卷香中品味阅读的绵绵悠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