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23日

不变的对话与思辨

□李艺婉(书想所复合书店主理人)

近几年,在书店巡场的时候,我经常看到有读者拿着水墨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阅读。这种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的方式,也称为“屏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屏读”逐渐成为很多人快速获取信息和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补充知识的重要路径。它最大优点莫过于便携性,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下载和翻阅。比如旅游的时候,繁重的行李箱实在不好再塞下几本书时,电子阅读器确实帮了大忙。

虽然“屏读”在内容上已经很海量和便捷,但在体验上,也有它的局限性。我认为阅读书籍除了作为获取知识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话和思辨。书本的世界里,无数智者把毕生精华转化成文字,向世人发出他的声音。

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何为对话?比起生搬硬套的接受结论,我更喜欢黑格尔“正反合”的开放性思考。凡事往两边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在对话与思辨中,整理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所以,我经常一本书读下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一些千奇百怪的备注和想法,有的是一瞬间的突发奇想,有的是文本的推敲整理,有的是联想到的问题和思考。这些“对话”糅合着书香,每隔一段时间再翻阅,居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刷而过的“屏读”,很难体验得到这种对话和思辨。因此,我在电子阅读器遇到某本书,实在好看到舍不得看完,我就会把对应的纸质书默默加进购物车里,一来表示对作者的支持,二来好书值得“对话”并永久收藏。

总归来说,无论是“屏读”还是“纸读”,都存在一定的优劣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非替代。“屏读”的体验感会不断优化,“纸读”也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作为一名书店人,我更希望的是,不论阅读的形式如何变化,读者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话与思辨的能力永远不变。

--> 2024-04-23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8366.html 1 不变的对话与思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