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24日

发展市场主体

靠“服务”不靠“任务”

□李英锋

近日,山西大同阳高县多名基层干部反映称,当地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这两年,阳高县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考核。乡镇领了任务再分到村里,村支书只能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甚至把多个经营主体都注册在自己名下。多位基层干部表示,这样的层层摊派实在吃不消。(4月19日央广网)

完成任务靠亲友,实在不行自己凑。有个村支书名下有23家市场主体,其中只有3家在实际运营,另外20家均为空壳店铺。这一现象是阳高县“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扭曲异化的一个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阳高县“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内幕”。在2022年4月至7月的4个月时间里,阳高县就新增2985个市场主体。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新增的市场主体中,有多少是基层干部在完成任务的压力下求亲靠友注册的,有多少是徒有证照却没有实际经营的空壳店铺,包含多少水分?

市场主体注册成“注水”,倍增的是数据假象。这样的“市场主体倍增”是荒诞的,是典型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是严重的不正之风,折射的是变味的、急功近利的发展观、政绩观。靠“注水”注出来的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可能很漂亮,但却是自欺欺人的数据、坑人的数据、有毒的数据。真实的市场主体可能增量较少,甚至可能并未增长,或者出现了负增长,但在任务压力下,市场主体注册的数据快速递增、节节攀升,让人感觉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如此倍增,既制造大量僵尸企业、空壳店铺,又会误导公众,干扰各级政府决策,加重基层负担,损害政府公信力。

有些地方、部门用层层摊派完成市场主体发展“指标”,是行政之手对市场的越界干预,违背了市场主体发展的规律,从根源上就埋下了市场主体“注水”的种子,陷入了发展的误区。阳高县一会要市场主体的“数量”,要求基层大量注册个体工商户,一会又要市场主体的“质量”,要求基层把之前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注销,或者把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大玩注册游戏,完全亵渎了市场主体注册的程序性、规范性、严肃性,也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辕北辙,纯属瞎折腾、乱作为。

发展市场主体应当顺应市场规律,应该靠“服务”而不是靠“任务”。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摸准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发挥诚信建设示范作用,不折不扣落实帮扶市场主体措施,积极助力市场主体化解用地、贷款融资、手续跑办、用工等环节的堵点、难点、痛点,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的路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市场中的“活水”多了,市场主体自然就会逐步发展壮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靠层层摊派、靠任务指标、靠表面文章、靠“注水”注册,只能形成市场主体发展的“肥皂泡”,只会适得其反,掉进虚假发展的泥潭中。各地应当引以为戒,尊重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正道,坚决摒弃念歪经、抄近道、走旁门的发展思维。

--> 2024-04-24 □李英锋 发展市场主体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8555.html 1 靠“服务”不靠“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