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24日

就业优先,才能人尽其才

□黄祖祥

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季黄金期,全国各地各高校纷纷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近日,泉州人社、教育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泉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聚焦就业岗位扩容、就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保障等四方面,推出十二条措施,用“真金白银”促进高校毕业生在泉州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179万人,其中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达35.5万人,比去年增加3万人,总量再创新高。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头连着千百万个毕业生家庭,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却存在着“就业难”与“人才荒”并存的“两张皮”现象,特别是一边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缺工突出,另一边高校毕业生“考研热、考公热”同质化扎堆现象加剧。

究其背后根源,主要有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数字赋能基层就业平台精准度不高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学生心理焦虑增加。

破解这一困局的“金钥匙”在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优先,源头在高校,要从供给端提升人才适应性。工作需求和专业不对口,这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经常遇到的尴尬局面。就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让优质人才与优质岗位形成对接。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改革课程,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平台,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机制,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对学子在校期间全方面增强劳动技能提升培训,提早做好就业规划,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难。

就业优先,关键在学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大就业观”。高质量就业不等于高端就业,高校学子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校期间要努力通过实习提升就业实践能力;毕业后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积极有为面对新兴经济、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职业,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来更新知识、技能,持续求新求变,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对于有志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还应牢牢抓住各类机会打磨自己、整合资源,勇敢参与市场搏击。

就业优先,导向在政府,要加强指挥棒效应和精准帮扶。政府部门要积极拓展、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大力挖掘社区工作者、养老服务机构、科研助理等基层就业岗位,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募规模,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泉州将开展“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十大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动各类就业资源向校园延伸,提供超10万个市场化岗位、1万个政策性岗位,就是以实打实的举措服务高校毕业生。此外,相关部门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展“互联网+平台”“个人微端+就业实时监测”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岗位信息与求职信息“无缝对接”,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比如泉州人社局搭建“泉通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动态储备5万个以上民营企业优质岗位,充分发挥平台智能、便捷功能助力毕业生选择心仪岗位。

人才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当前,泉州在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时代新征程上,正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

我们希望,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泉州、扎根泉州,找准定位、找到舞台,奉献青春、贡献才智,共唱爱拼敢赢之歌。我们相信,发展有活力、民生有温度的泉州,将不断释放更强更足的爱才善意,筑就人才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和生活港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 2024-04-24 □黄祖祥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8556.html 1 就业优先,才能人尽其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