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在“广东民声热线”就公共体育设施开放使用等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据记者反映,广东许多地市原本供市民锻炼的体育设施仍无法正常开放使用,比如,英德市大湾镇政府2023年将大湾体育馆划入政府宿舍区内,并增加了门禁,除了偶尔会有政府工作人员在里面打球外,体育馆和篮球场常常处于空置状态。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核查事件,督促场馆立行立改。(据《南方都市报》)
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至今还刻着古希腊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这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最原始最基础的点上达到了契合。现代奥林匹克的奠基人顾拜旦早在1919年就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
全民健身活动展示的是强健的体魄,展示的是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国家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自2009年10月1日起,又开始施行《全民健身条例》。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是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制定的计划。其中提及“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
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了,因而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强健的体魄来自于锻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推广,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参与锻炼的人们日益增多。我们时常可见,绿树掩映的广场上,人们或翩翩起舞,或展臂伸腿,或悠然打着太极拳,或挥动木兰剑,场面十分热闹。锻炼需要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然而一些地方的公共体育场所常常是“铁将军”把门,人们只能“望锁兴叹”。
要解开公共体育设施有形之“锁”。从小处说,如今一些公共体育设施长期闲置成“僵尸”设施或不能使用,浪费了资源,与便民初衷背道而驰。公共体育设施带有公共产品性质,属于公益性设施,必须是方便可及、容易使用的。现在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在自家附近有一处健身场所。因此,公共体育设施应该化“无用”为“有用”,进而化“有用”为“实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社会福祉。
要解开公共体育设施无形之“锁”。从大处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放,不仅体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既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城市管理水平。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正常开放使用,反映出相关部门在统筹协调方面的缺位。如何提高基层,特别是在乡镇、村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牵头解决资金、用地、管理等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共体育设施不该闲置成装饰品,而唤醒沉睡的公共体育设施,需要相关部门告别懒政思维。除了定期维修、保养之外,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设施进行动态管理。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现的是民生关怀,展现的是管理智慧,理应用心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