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29日

传承华侨办学精神 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黄仲咸捐建的南安一中印华楼

2006年,黄仲咸先生荣获首届“八闽慈善奖”。

黄仲咸给学生颁发奖学金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迫切任务,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笔者的家乡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就有一位老爷爷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著名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

身临其境 深感其行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华侨办学事迹与精神,笔者不久前带领厦门大学“察侨情,聚侨力”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南安市11处侨企、侨居、博物馆、纪念馆开展调研。

在南安市黄仲咸纪念馆,讲解员傅小云同笔者说:“我虽然没见过黄仲咸先生本人,但从小到大都受到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因此,后来将传播黄仲咸先生的精神作为毕生的事业。”在她的讲解下,笔者开始走近黄仲咸先生的一生……

家贫志坚 吃苦耐劳

时间回到104年前。1920年,黄仲咸出生在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他上学之后,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专心读书,要去田里帮忙干农活、去集市上帮忙卖东西。笔者在纪念馆看到了黄仲咸少年时期挑担做生意吆喝的螺号,上面霉迹斑斑、简陋无比,可见他少年生活的艰辛,但这也塑造了他不怕苦、不怕难的性格。

背井离乡 远渡南洋

1935年,黄仲咸15岁。因为连年战乱和沉重的家庭负担,黄仲咸的父亲忍痛让他远赴印尼谋生。当时华侨流传一首闽南民谣:“甘心出外来去趁,在咱唐山实在难。想起有古无爱讲,心头沉重袂轻松。想着侵欠人钱项,失志无面通见人。在咱唐山真无空,则着相招过番邦。”意思是“心甘情愿外出赚钱,在家乡实在难。想到有苦头也不想和人倾诉,心头沉重无法轻松。想着欠了别人的钱,更加没脸见人。在家乡实在是难,不如一起出国打拼”。

那份被迫离乡的沉重,化为永恒的思念和必胜的信念,推动着黄仲咸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纵横商海 事业有成

此后数十年,从一个无名小岛到印尼首都雅加达,黄仲咸凭借着智慧、勤奋、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打拼,资产日渐雄厚,最终拥有亿万巨资,成为印尼华人中首屈一指的富豪。

回乡探访 开启善举

1959年,39岁的黄仲咸回乡探访。他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欣慰振奋之余,他也看到了家乡教育亟待发展的迫切。于是他下定决心,为家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他慷慨解囊、捐资助建仙都幼儿园。从那时开始,他自觉地奉陈嘉庚先生为师范,言必行,诺必践,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捐资公益的善举。

遭受歧视 发奋强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事业有成的黄仲咸携妻儿一同前往欧洲多国旅行。旅途中,许多人都对他非常客气、友好,从多次交谈中他渐渐得知,对方将他误认为是日本人。当知道他是中国人后,对方的态度往往发生180度的转变。

那种傲慢、鄙视的目光对他刺激很大。他伤痛不已地说:“华侨没有祖国不行,祖国不强大也不行。”“国人在国外不受尊重缘于穷,穷的根源在于愚,故振兴国运,强我民族,惟有从发展科技教育做起。”“国家振兴亟须人才,人才的造就要靠教育,我愿为科技兴国奉献绵薄之力。”

改革开放 兴办教育

1978年,改革开放后,黄仲咸认为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最根本的是要发展教育。所以他不断捐资为南安的许多学校兴建教学楼,笔者自己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有黄仲咸捐资建设的教学楼。

黄仲咸淡泊名利,低调行事,多数建筑都命名为“仙都楼”,名字来源于他的家乡码头镇仙都村。直到黄仲咸先生去世后,基金会在捐资翻建旧校舍时,才商请将部分建筑名称更改为“仲咸楼”,以此来纪念和缅怀黄仲咸先生。

精准助学 雪中送炭

最令黄仲咸牵挂不已的是边远山区的困难孩子们。他选择在南安眉山乡、翔云镇、向阳乡、东田镇,兴建了20余幢中小学校舍。

他说,“做公益不要做锦上添花,要做雪中送炭”,哪里最需要“雪中送炭”,哪里就最能出人才。他还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我自己走过的路最清楚,贫穷而有志气的孩子最有出息,也最值得帮助。不要看他们土里土气,穿着破衣服,将来国家的栋梁之材往往就出现在他们中间。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不去帮助,也许他们一辈子就消沉下去、埋没下去了。现在我们帮他一下,为国为民都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贡献。”

十万信件 道尽真情

黄仲咸每年收到成千上万封来自各地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信里诉说着十几万受助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有一封写道:“敬爱的黄老爷爷,您好,我是沙县五中21位受助同学之一,您的善举让我们这些来自贫困老区的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同一片蓝天下’的真情。在此,我再次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黄仲咸说,他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八闽大地学子寄来的那10多万封感谢信。

斯人已逝 伟绩永存

黄仲咸并非南安的华侨首富。然而,几十年来,他倾尽家财、热心教育、造福桑梓、恩泽后代,是南安华侨精神“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典型代表。

他被南安人亲切地称为“南安的陈嘉庚”,他更是每一个从南安走出来的学子永远思念的爷爷。

面向新征程 青年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黄仲咸先生的故事中学习经验、汲取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服务于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奉献青春、奉献一生。

笔者虽到黄仲咸纪念馆参观、学习、调研,叙述黄仲咸先生的事迹,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南安走出来的学子对黄仲咸先生怀着深切的思念和感恩之情,他通过公益慈善事业所揭示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现实意义,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后人。

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家财无条件悉数捐献给家乡,捐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打破了“父业子传”传统观念,体现了他伟大的公益精神。更不用说,还有许多不为人知,不被人解的可歌可泣的情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精神财富。 □黄雅彬/文 黄仲咸基金会/供图

--> 2024-04-29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9308.html 1 传承华侨办学精神 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