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生鱼片、生腌蟹、醉河虾等美食又频繁出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里。美味虽多,但也存在风险。不少人吃了鱼生后,体内出现寄生虫!福建疾控提醒,喜欢吃鱼生的人要当心寄生虫病。
鱼生,是以新鲜的鱼贝类水产品生切成片、蘸调料食用的食物总称。阔节裂头绦虫病与鱼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该病是一种因食用被绦虫幼虫污染的水、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绦虫的种类有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阔节裂头绦虫病仅是人类因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而感染的人体寄生虫病之一。此外,还有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猫后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异尖线虫病等。致病的寄生虫不会被酒精或芥末杀死,即使是将食物的表面火炙,其中的寄生虫也依旧能存活。
诱人美食的背后却是危机重重,鱼生特殊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式,导致生存于其中的绦虫幼虫无法被杀灭,并能随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完成发育。人常因进食生的或未熟的鱼类而感染阔节裂头绦虫病。感染该病后,患者早期偶有疲倦、乏力、腹泻、饥饿或便秘等症状,当虫体长到一定长度时,白色节片会脱落于患者内裤上,虫体扭结成团会导致肠道、胆道口阻塞,甚至出现肠穿孔。
而绦虫恶性贫血是阔节裂头绦虫病常见的合并症,与一般恶性贫血不同之处在于患者胃分泌液中含有内因子和游离酸,一旦驱虫后,贫血症状会很快好转。
误食生的或未熟的受感染鱼肉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市民尽量不要食用生鱼片、果汁浸鱼、腌制的生鱼肉鱼卵等。
福建疾控提醒,防治阔节裂头绦虫病关键是不食生的或未熟的鱼和鱼制品,同时加强犬、猫等动物的管理,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水源。想要预防寄生虫感染,最重要的就是将食物煮熟。为了健康着想,切莫贪“鲜”。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江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