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梦少年》是一部温暖之书的话,那么这份温暖注定来源于家庭的温度,在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的时候,在无微不至关怀、呵护的瞬间,在孩子追随父母如从夫子游的时候……
钟南山读小学六年级,妈妈对他说,只要小学毕业能考进前五名,就奖励他一辆自行车。虽然学校因故未举行毕业考,但是在补发的成绩排名中,钟南山赫然名列全校第二。因家里经济变得困难,钟南山没有向妈妈开口。有一天,妈妈依然给他买来自行车,可谓说话算话。从此,钟南山牢记一个道理:答应了人家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不能以遇到的困难为借口推脱。言传与身教皆很重要,身教更比言传重要,这是钟南山妈妈深知的,也是钟家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儿子的爱注入一诺千金的信条中,钟南山的成长指日可待。
关键事件是家风的具体依托与呈现方式,家风的形成依赖于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的强力支撑。事件无需大,亦或者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更多的是小事。充满正能量的小事积累得多了,格局打开,眼界愈发开阔。
徐鲁笔下,是力透纸背的各个人物的爱国情怀。如何把情怀注入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路径与独特的方式,无法也无需强求一致。路径与方式的缤纷多元,决定着家风的各具内涵或特质,家风是个拥有无穷内涵、无限外延的精神宝库。
在李四光这里,是天尚未亮即戴上草帽穿上地质鞋出发,前往野外考察,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书写翻开新的一页;在黄树榖这里,是与日寇斗智斗勇,秘密抢救转移伤员,收敛烈士遗体含泪安葬他们;在杨善洲这里,是得知年轻同事给女儿两根甘蔗后,十分生气的他要求女儿立刻把甘蔗退回去……热爱事业、关心百姓、帮助同胞、坚定操守,都是爱国情怀具体而微的体现,是家风中最永恒最闪耀的组成部分。国家是大的家,家庭是小的家。爱大的家并非等于不爱自己小的家,爱大的家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小的家。在他们身上,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从来与爱国并行,亦可以说对小家的负责,能更好地助推自己对大的家的热爱。
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正常来说,不会是贪赃枉法、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人。至少是善良的、有责任的、真诚的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他们与卑劣、丑恶、谄媚、无耻等词汇无关。
身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风的营造源于为人父母的亲力亲为、躬身示范。《论语》有言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而,家风之营造从家长成为明师的那一刻开始。拥有好家风的家庭,是整个社会有活力、有希望的重要基石。在生机勃勃的社会里,人人都是追梦人。少年更是天然的纯粹的责无旁贷的造梦师。梦的征程,从美好的家风润泽内心、自驱力迸发的那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