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屏幕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早晨醒来的第一条信息,还是夜晚睡前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动态,屏幕都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我在这样的屏读时光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多姿多彩。
以往出差,我喜欢在包里装本书,在旅途中细细品读,遇到正在读的书比较厚重的时候,我只能换一本。饶是如此,包里放下书后就放不下更多的东西了。后来,智能手机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手指轻触屏幕,就能接触里面的“书山书海”。除了可以阅读书籍外,新闻、故事、图片、视频,无不在这块发光的屏幕上生动跳跃。不用额外增加行李,有声有色,这也是传统的书籍所不能及的。
我屏读着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远方的风景,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异域的情感。屏幕,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屏读并非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接收,它还是一种沟通交流,一种双向互动。我在屏幕上敲下文字,传递着我的思念和情感。每当我看到朋友回复的消息,或是陌生人点赞的痕迹,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屏幕另一端的人,对我的回应,是虽不曾面对面,却能心贴心的交流。
屏读,有时候也是一种沉思。当我独自面对屏幕,看着那些见解独到的文章,思考着各种各样有趣的话题,我仿佛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对话。屏幕成了我的伙伴,陪伴我一起探讨人生的各种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了思考,也学会了成长。
屏读也有它的另一面。它像是一个无底洞,吞噬着我的时间,让我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而忽略了现实。还记得我曾在手机上阅读一部长达千万字的电子书,不知不觉天快亮了。那部书读完,我也读成了“熊猫眼”,眼镜的度数也加深了不少。后来我才发现,屏幕那头的人和事虽然吸引人,屏幕这头的生活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在屏读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让屏幕成为我们生活的助力,而不是束缚,想明白后,我才告别了熬夜屏读的陋习。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屏读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等饭菜上桌时可以读、等车时可以读、坐在车上可以读,随时随地,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读。孩子在上幼儿园时,通过平板电脑,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和几百本绘本,认识了上千个汉字。我们通过屏幕学习知识,通过屏幕表达情感,通过屏幕构建关系。屏幕,这个冰冷的物件,承载了诸多的温暖和智慧,是我们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桥梁。
夜幕降临,孩子在平板电脑上继续看他喜欢的《水浒传》,我则读起了史铁生的散文。我们各自安好、互不相扰,大家都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屏幕,不仅仅是一块玻璃,它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对话的窗口。无论是屏读,还是纸质书籍,让我们在书籍海洋中航行,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生活的美好,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