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文旅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均超去年和2019年同期,创下历史新高。不少金融机构积极助力假期文旅消费,推出系列优惠活动。
银行信用卡
促文旅消费优惠多
今年“五一”假期,外出旅游人数明显增多。北京市文旅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10.2%,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8.5%、23.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不少银行机构抓住文旅商机,针对国内游和出境游推出相应的优惠活动。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打造“首绑礼”“网购礼”“美食礼”“商圈礼”等多个刷卡消费优惠板块,消费者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野生动物园等热门消费及文旅打卡地可享购物旅游至高满1000元减100元的优惠。
光大信用卡推出一系列针对国内游的优惠活动,通过与携程、同程、中石油等平台合作,提供满减、立减优惠,包括携程约惠购票至高立减50元、同程约惠出游至高立减88.8元、中石油出行“油”礼至高减28元、智能充电出游无忧立减10元以及公交地铁乘车低至1分钱的活动。
“目前,文旅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银行针对国内游和出境游推出相应的信用卡优惠活动,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出入境旅游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加速出入境旅游消费市场的复苏,提升居民出境游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能显著提升支付交易的规模,满足国人境外出行消费需求,以实实在在的优惠福利促消费,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
支付便利化助力入境游迎高峰
“五一”假期,多个城市迎来入境游高峰。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05%,中国单方面免签的部分国家及互免的新加坡、泰国,累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约2.5倍。
业内人士认为,入境游升温背后,是中国针对外国游客在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环节上的调整优化,为外国游客带来“说走就走”的便利。
“酒店的外币代兑点直接服务境外游客,中行持续加强业务培训,详细讲解外币代兑业务注意事项,真正解决业务难点问题。”位于青岛市南区的某酒店财务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中行青岛分行针对28家已签约的外币代兑机构业务人员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内容涵盖外币票面识别、操作流程、对客服务等,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来华人员现金兑换需要,不断提升外币兑换和现金服务水平,破解“支付壁垒”。
“提升支付便利性,既要尊重,又要引领。”叶银丹分析认为,一方面,要尊重并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要增强各种支付方式的包容性、多样性。刷卡方面,要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银行卡支付需求;现金方面,要积极整治拒收现金,增加小面额货币供应,提供“零钱包”等服务,同时增加外币兑换网点等,发挥好现金的兜底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领消费者使用更便利的支付方式。比如,通过对移动支付进行适老化升级改造,让老年人方便扫码;通过“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以及适当提高额度,让外国朋友也可以拿境外银行卡绑定支付宝或者微信,实现移动支付。
全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成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出境游市场也很火热。途牛旅游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境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0%。
“今年以来,居民出游意愿强烈,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期。”叶银丹表示,眼下,全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已成为各地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有望通过多种方式激活文旅消费动能,拓展自身业务。
据了解,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为该行银联卡持卡人推出专属返现或立减优惠,游客使用上述银行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刷卡消费,符合条件即可获得最高12%的返现优惠。
叶银丹认为,接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是可以针对文旅企业设计专门的文旅信贷产品,满足文旅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场景下的资金需求;二是在文旅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银行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支持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文旅行业提供数字化支付解决方案,参与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以科技手段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发展;三是可以根据文旅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如发行文旅主题信用卡、旅游消费券等,以刺激文旅消费。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