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5月09日

《经济日报》5月8日9版刊发报道

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

——福建泉州利用低效用地调查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然而,有些地方仍有大量低效用地亟待提质增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福建省泉州市以改革解难题,向存量要空间,积极探索有效盘活低效用地新模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3条红线。红线约束之下,工商业用地从哪里来?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平衡保护和开发?这些问题考验着各地的智慧。

曾经,福建省泉州市有不少低效用地,地形破碎、性质复杂、功能不清。2022年9月,泉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率先开始探索和实践。泉州市市长蔡战胜表示,泉州将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突出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产业链高质量重塑,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果。

近日,记者深入泉州市下辖的石狮、晋江、德化等地展开调查,发现各地探索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好做法,加速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释放出大量发展空间,存量用地闲置低效与增量空间紧缺的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向低效用地要资源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区。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辖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其中山地、丘陵占泉州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发介绍,泉州山多地少,耕地碎片化,60%都是5亩以下的图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地指标就是“发展权”。然而泉州市耕地仅有102173.0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7253.65公顷。在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一边是新项目找不到地方上马,另一边是碎片化的土地、厂房被闲置。面对有限的发展空间,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刘文发介绍,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开展以来,泉州市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好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群众权益的关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统筹保护林地等生态用地,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推动泉州“强产业、兴城市”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要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情况算低效用地,究竟有多少地是低效用地。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办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组副组长黄建东介绍,低效用地的空间不同,其判别标准也不一样。由于全国没有统一标准,需要自己探索。各地通过摸排,将低效用地分成不同类型,并针对盘活利用提出不同的思路。

“1年多来,我们建立了完整的低效用地评判标准,摸清了泉州低效用地底数。”刘文发说,他们从空间、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四大维度,制定工矿、居住、商服、设施、村庄五大类型36项复合化低效用地调查评价指标,解决了过去无标准、标准单一或不精细的问题。

由此,泉州首次摸清25.6万亩低效用地和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底数。针对闲置低效用地现状,泉州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31份、初步构建“1+1+N”低效用地再开发制度体系、将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纳入《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统筹编制……

泉州还选取了1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单元,其中,农用地整理9.15万亩,建设用地整理0.71万亩,生态保护修复4.87万亩,已新增耕地2547.1亩,产生指标效益约13亿元;推进70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项目面积约为5.05万亩,预计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约1.83万亩。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珏说:“试点有效提升了泉州的规划思维,引导了混合用地的改造,让我们能更深入探索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融合。”(下转第三版)

--> 2024-05-09 ——福建泉州利用低效用地调查 《经济日报》5月8日9版刊发报道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0505.html 1 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