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进站集中签约、文化名家活动、青年人才交流素拓活动、蜜蜂本土养殖科研人才培训、人才节主题灯光秀……连日来,2024年第二届“泉州人才节”南安专场系列活动在南安各地开展,映现了这座“26℃之城”与各界英才“双向奔赴”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南安市紧扣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深做实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在政策引领、平台赋能、服务升级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造人才向往奔流之地。
政策引领
构筑人才聚集“强磁场”
“孩子的转学完成了,我们这些‘新南安人’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趁周末全家人就报名来这里放松一下。”5月18日,在九都镇热气球露营地,前来参加高层次人才家庭活动的南安高层次人才陈女士说道。
为了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南安始终将政策设计贯穿人才发展的全周期,构建涵盖“引进—培养—服务—保障”多环节、立体化的“1+7+1+N”政策体系。持续接轨发达地区,靶向制定强师惠师八条措施、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十二条措施等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大礼包”,给予各类人才更好礼遇待遇。同时,该市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拓展特色人才自主评价,定期组织评选“非遗传承人”“南安工匠”“工艺美术大师”,纳入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并授权企业、行业协会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方案。截至目前,该市累计评选命名90名“南安非遗传承人”、105名“南安工匠”、31名“南安工艺美术大师”;推动12家企业自主认定七批197名高层次人才、南安市石材协会自主评价三类五层11名产业人才。
据统计,2023年南安市新增泉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67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增量均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
平台赋能
点燃人才创新“新引擎”
日前,在南安科技人才创新中心的水暖厨卫站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师工作坊交流活动如期举办。来自水暖厨卫产业的20余名青年设计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意大利工业设计专家Laura Mimimi授课。
主动搭台,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为企业提供专家人才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及科技项目转化服务,这是南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与华侨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紧密型、常态化校地合作,共建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南安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等校地合作平台11个,并为校企牵线搭桥,促成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等方面合作项目120多个。
搭平台引才聚智,南安以项目化管理推进合作成果逐项落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使用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石材线锯切割设备,让石粉产生量从22%下降至2.7%;“智能化砌块生产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泉州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嫁接上海高端医疗资源,实行“专家组团式帮带”机制,累计接待门诊4193人,开展高质量手术带教973台,其中35台为南安首例。
服务升级
打造人才乐业“优生态”
位于柳城街道的人才社区“源昌·文昌里”建设工地,幢幢大楼拔地而起,项目进入室内装修的收尾阶段,电、水、气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预计今年7月竣工验收,年前可交付使用。
据了解,这是泉州首个大型人才社区,社区内规划会议室、书吧、健身场地、养老服务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周边交通便利,临近医院、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中心、法院、会展中心等便民机构。人才社区只是南安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硬件水平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市已建成35个覆盖市、镇、企三级的人才之家,30个人才工作直接联系点,用于开展产业“思享会”交流活动、主题沙龙、兴趣小组活动等服务。
南安不仅把“硬件”做实,更把“软件”做暖。该市围绕人才“医住教”等关键“小事”,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免费健康体检,制定《重点企业骨干人才子女就学方案》《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规定》,开展“走百企、访千才”走访慰问活动,利用“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及“南安智酷”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南安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申报认定、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人才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人才“来南不觉身是客”。
(林婧 陈鑫炜 洪静美 陈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