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蔬果采摘,浓郁的乡土气息既返璞归真又生机盎然;研学交流、红色教育,革命老区用活红色资源,为八方游客赓续红色血脉……
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近年来,泉港区立足特色资源,以农村品质提升为基础、试点示范创建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融合“农文旅”要素,推动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唱响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截至目前,该区91个村级集体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超百万元村1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万元、增长8.1%,“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参与度排列榜单首位。
做优农村品质
夯实乡村文旅基础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省级森林康养小镇涂岭镇热闹非凡,当地蒙古小坝村、油画樟脚村、七彩黄田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景观,以及红色记忆传承、闽南祈福文化等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吸引许多游客体验打卡,全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750万元,其中樟脚村旅游收入达70万元。
“围绕夯基础、提品质、筑内涵、聚人流,近年来,我们统筹各类资源,精心打造特色项目,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力优化文旅发展环境,着力打响‘大美涂岭·福建康养福地’品牌。”涂岭镇党委宣传委员庄晓芬说。
据介绍,为提升旅游业态品质,该镇聚焦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完善,先后完成朝阳公路、香蜜湖连接道路、樟脚小坝至观音山道路建设改造;打通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小坝村至中国传统古村落樟脚村线路,节约路程10多公里;完成笔架山道路提级改造、建设登科桥,缩短经黄田村至笔架林场的盘山路1小时车程。通过建设“三路一桥”横纵交通网将全镇重要文旅资源串珠成线。
“我们还将文化融入旅游,以历史风貌修复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人文历史内涵,总投入800多万元,完成陈平山广场改造提升工程、明代古驿馆修缮提升工程,吴敦仁烈士故居修缮工程、恒德堂、出氏翰林第等遗址保护工作正有序开展,全力打造‘文化红+全域游’乡镇。”庄晓芬说。
涂岭镇从基础设施上提升文旅品质,是泉港区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根基的缩影。近年来,该区聚焦“中国长寿之乡”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网等设施保障提升,累计投入达8亿余元。加快推动后龙湾水上渔乡、五里海湾体育公园、峰尾健身步道等农文旅重点项目,加大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五个美丽”建设,共撬动1000余万元社会资本投入,扮靓乡村文旅颜值。
打响乡土品牌
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炎炎夏日,从南埔镇肖厝码头搭乘“惠屿号”渡轮登上惠屿村,黄蓝相间的渔排养殖立即映入眼帘,别有一番海上田园风光。从最早的90亩牡蛎养殖开始,这座全国和美海岛、全国最美渔村20年来迅速蜕变,成为泉州市最大的现代化新型塑胶网箱养殖示范基地,2023年全村发展海带养殖1万亩、鲍鱼养殖5000多口、牡蛎养殖800多亩、海参养殖2000多万只等,全村产值达3亿元。
一方水土一方味,如何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惠屿村充分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打好特色牌,在“养殖+生态旅游”上做足文章,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业态,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
“自2019年以来,我们采用海水养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海上休闲旅游业,加快惠屿产业转型步伐,全力打造‘海岛、共享、友好’的乡村慢生活品牌,今年‘五一’期间有1.5万人次上岛旅行。”惠屿村党支部书记肖清林说。
鲜美的海产品、韵味十足的闽南海岛风情吸引了远近游客。近年来,惠屿村每年近23万人次上岛旅游,旅游营收达2000万元,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金牌旅游村、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惠屿鲍鱼、峰尾紫菜、白潼杨桃、田头寿面……近年来,泉港区以休闲农业、名特蔬果等“五大基地”建设为引擎,促进农业多功能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文旅与乡村品牌不断深度融合。
该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提升行动,加快挖掘、培育一批富有泉港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累计创建2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14个省、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13家、泉州市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等。
此外,该区还充分发挥红茶、杨桃、枇杷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福农优品”“泉乡好货”农产品,组织品牌主体参加乡村好货展、渔业博览会等活动。统筹线上线下资源,举办斗鱼节、枇杷节、涂岭猪脚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增加农特产品曝光度和美誉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提升示范品位
增添乡村文旅成色
芦白岸绿,鹭舞燕翔,花海绚丽,5月20日,在山腰街道菜堂湿地公园,一场青年职工集体婚礼暨“520”幸福泉州·情定泉港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标志着福建省幸福婚恋建设示范基地、泉港区颐爱主题公园婚姻登记点正式揭牌。一对对新人在秀丽的乡村田园风景下办理婚姻登记,掀起菜堂湿地公园爱情主题文旅热流。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打造‘甜蜜经济’发展理念,开辟菜堂湿地公园等特色婚庆旅游景点,进一步打开婚庆旅游市场。”福建只此青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嘉林说。
菜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25.5万平方米,是泉港母亲河——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后“一脉五区多景”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泉港区坚持水系、农田、村庄“三位一体”,聚力“农文旅”三产融合,谋划推进坝头溪农文旅项目19个,打造坝头溪田园风光示范片区。
“坝头溪农文旅项目是泉州市‘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示范片区,旨在打造集青山、水稻香、盐学、露营、水岸夜经济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空间,计划总投资1.9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5个,当年度已完成投资0.36亿元。”泉港区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朱海画说。
示范片区引领,乡村全域振兴。近年来,泉港区以乡村振兴先行先试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点、线、面,辐射带动周边镇村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该区抓好村庄建设,在7个省级试点村基础上,再确定17个市县级试点村,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183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01个村(居),引导试点村对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绿盈乡村达标创建等,因地制宜、梯次推进试点村提档升级,打造了樟脚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诚峰村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等一批对外展示窗口。
立足“山海泉港”实际,该区还扎实做好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前期“创点连线”创建工作,由5个省级试点村串联带动沿线12个建制村,推进沿线景点景区、传统村落等人文生态资源串接、整合。同时,重点聚焦示范线主题、产业、项目等任务,开展示范线创建,涂岭、界山、峰尾等3条示范线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有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郭菲凡 林弘梫 朱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