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惠安,这里有大片的丘陵山地,主要种植的作物是地瓜、花生及麦类。由于靠海,海产品也是当地人常吃的一类食物。记忆中,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家乡人仍然会用心将这些常见食材变成各种美食,比如取一些地瓜粉的精华部分,与花生和鱼一起加工制成小吃,看似简单素朴,吃起来却是美味可口,一尝就令人难以忘怀。
我儿时住在一个小渔村,只要渔民们迎来鱼货大丰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传来刀砧敲击声,也会飘出浓浓的鱼鲜味,因为这时大家都要开始忙着“拍鱼签”。要问鱼签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鱼肉与地瓜粉“深度融合”的食物,它也是我童年的美味回忆。
传统的鱼签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首先要选择鲜鱼,红肚鱼和梅子鱼是最适合做这种食物的原料。处理时要去掉鱼头和鱼尾,掏空鱼的内脏后洗净鱼身,还要把鱼肉放在砧板上用刀剁碎。直至将鱼肉剁成肉泥,再加入适量的盐水、味精、姜末等配料和地瓜粉,并用双手进行拌、搓、揉和拍,最后让鱼肉泥和地瓜粉完全混合变成一个粉团。随后将粉团搓揉成长条状,用刀把它切成四五厘米的小方块,再拿一个空酒瓶来回碾压这些小方块,让它们变成一两毫米厚的圆薄片,这就是半成品的鱼签。
把半成品的鱼签放在竹筛中稍微晾干,就可以放入锅里煎一下。这时只要往锅里加少许油,用中火加热,等油热后放入半成品的鱼签,用锅铲来回翻动几次,直至它们表面的颜色由白色变黑棕色,就可以关火了。刚出锅的鱼签色泽鲜亮,香气四溢,尝起来嫩滑酥润又带有一点弹性,很有嚼劲。
出锅尝鲜后,还要继续制作鱼签的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把薄片状的鱼签卷成圆筒形,并放到太阳下晒干,晒干后的鱼签会一直保持卷起的状态。
晒干的鱼签很容易贮藏,一年半载都不会变质,也不会走味。在过去没有冰箱的年代,常备在家中的鱼签,是一种适合招待客人和家庭日常“加菜”的食物,既方便又好吃。
老家烹煮鱼签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煮汤时加入一些鱼签,能让汤变得更加鲜美。我家则很喜欢在煮面条、米粉和咸饭时加入鱼签,给这些主食增添浓浓的鱼香味。
过去制作鱼签被叫作“拍鱼签”,大多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市场上制作和销售鱼签的铺子,大多已经改用绞肉机、搅拌机等现代家电来加工生产鱼签了。但无论是手工制作或是机器加工,逢年过节时,鱼签仍会登上不少闽南人的团圆餐桌,或是做成款待宾客的小吃。有时它还会被当作一种家乡土特产赠送给生活在外地的亲友,让身在异乡的游子能通过家乡美食,以慰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