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买回一大兜东西,她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超市搞特价,很多东西都非常便宜。瞧,这毛巾多好,物美价廉。还有这些袜子,质量特别好,我买了这么多,能穿好几年呢……”
朋友特别喜欢囤积,看到便宜的东西就使劲买,恨不得把便宜货都买回家。我看着她买的一大堆东西,忍不住摇摇头。举目朋友的小家,到处都是她囤积的东西,每个角落都被塞得满满的。
我忽然想起老家的邻居刘大娘,多年里她也是不断囤积。她经常说,人活着得多为将来做打算,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囤点东西心里踏实。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去年刘大娘突发疾病去世。她囤的那些毛巾、鞋垫、袜子、枕巾、床单之类的东西,这辈子都没用完。而这些东西儿女根本不用,最终彻底失去了价值。除了这些东西,刘大娘还攒了5万多元。她平时生活极为节俭,简直可以说是吝啬,连块香皂都舍不得买,洗手都是用洗衣粉。其实她留下的5万多元,完全可以改善一下她的生活。可她活得太过清苦,总觉得钱和物未来都用得着,囤积下来总是好的。她的儿女生活条件都还好,根本不需要她留下“遗产”,可她执拗地省省省,执拗地囤囤囤,把人生过成了又累又艰辛的苦旅。
刘大娘这代人,经历过困难时期,所以惜物如金。生活条件好了之后,依旧习惯囤积。我的朋友喜欢囤积,是因为小时候经历过物资匮乏,总觉得手头的物质足够充裕才安心。从某种角度说,囤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适当囤点财物是生活的必需,每个人多少都有点“囤积心理”。可如果陷入过度囤积,就成了病态,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囤积癖”。有人特别喜欢为生活做加法,不断叠加、不断积累,使得他们的生活充塞了太多不必要的东西,以至不堪重负。
如今我们已经不用为温饱发愁,所以生活中不必过多囤积。囤积是一种索取,也是一种负累。物质和财富的囤积,容易陷入欲壑难填的怪圈。囤物与囤钱是一样的道理,钱够花就行,不惜一切代价囤积财富而透支健康,就是本末倒置。我周围有一些人,整日奔波忙碌,身心疲惫,成了挣钱机器,以为不断囤积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我以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应该适可而止,健康的体魄、生活中对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
现代人应该学会为生活做减法,删减多余的囤积,生活才会清爽、轻松、清淡。我认识一位生意人,他每年都要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出家门,去追求诗和远方。他说,世界上的钱是挣不完的,积累的财富不过是银行卡上不断上涨的数字,但如果你错过今年的春花与秋月,就永远失去了那一刻的美好。正如曾隐居瓦尔登湖的梭罗所说,心灵的必需品无需用钱购买。你囤积的那些东西,只会成了累赘。
人生短暂,物质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习惯囤积的人,囤积的那些东西,或会在他们离开世界的时候彻底失去价值和意义。莫要囤积成癖,删减繁琐,删减负累,删减欲望。心灵的必需品,是清简闲适的生活带给你的愉悦和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再加上心无太多挂碍,便是人生好时节。
莫要囤积成癖,并不是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在哪里。我们要理智地规划明天,同时以最轻松的状态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