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获相关部委基础研发支持后,国内固态电池领域有望加速迎来商业化落地。
5月29日,有消息称,我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报道称,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我们之前确实听说过这一项目,但并不掌握具体信息。”有位列上述六家产业链公司之一的企业相关人士确认了这一消息;另一家同样“入围”的主机厂内部人士则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在上述项目的“答辩环节排名第一”。
此前,上汽集团宣布,上汽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长安汽车则预计到2030年推出包括液态、半固态和固态在内的8款自研电芯;广汽埃安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
业内人士表示,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产业链比较大的难点有几个,一是工艺和装备的创新,二是制造能力和品质的要求非常高。
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h,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5.8%。(财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