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甜点,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美学创作艺术。无论是在庆祝活动、生日派对等特殊场合,还是在日常餐桌,有创意的造型甜点不仅能够增加食品的吸引力,还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文 受访者/图
可爱零食诠释
“童年味道”
有创意的零食深受孩子们喜欢。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甜品爱好者黄不然希望能为身边的小朋友设计既有颜值又健康的零食。
“山楂棒口感酸甜,开胃又解腻,很适合小孩子吃。”黄不然说,为了让山楂棒更具吸引力,她第一次制作山楂棒时,将其造型设计成猴子的样子,一些男孩子在食用前还会和小伙伴比划几下才送入口中。去年,熊猫的元素流行,她又将山楂棒做成熊猫头的形状,分明的五官以及憨态可掬的表情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熊猫的可爱。
小饼干口感酥脆,携带方便,是一种经典零食。为了让饼干更具特色,在食物的造型上,黄不然依旧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她定制了卡通蛋仔和小熊模具,将蛋仔、小熊的各种形状印在饼干上。
黄不然说,零食的花朵图案比较常见,在饼干坯上用糖霜画出各种花朵形状,是不少人的儿时回忆。动物造型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类甜点造型,利用巧克力、奶油或糖霜等材料,可以将甜点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如小熊、小兔子、小猫等,适合用于庆祝活动或儿童生日派对。
“小狗椰蓉球是我的独家制作。”为了让椰蓉甜品焕发新意,黄不然设计出立体小狗头像造型,用巧克力点出小狗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将一道甜蜜的甜品变得更加精致可爱。
在制作过程中,黄不然会不断尝试和改变零食甜点的造型,尽量使用天然原料和低糖的配方。“希望这些小零食能成为孩子随身携带的健康美味,也让成年人回忆起童年的味道。”
美术专业甜品师“学以致用”
2016年,官元凯从海外回到泉州,与妻子开办甜品工作室。两个同是美术专业毕业的甜品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蛋糕造型创作上。
在官元凯的眼里,每个蛋糕都是一个小小的雕塑,浓缩着顾客的期待和自己的创意,创作过程充满仪式感,作品则能成为某一个特定时刻的主角。
每一个蛋糕的创作过程都伴随着各种问题。比如,融合食材,又不破坏各种食材特有的口味;奶油容易融化,他要和时间赛跑,才能把奶油“捏”成不同造型。
官元凯认为,味道是基础,造型同样影响着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男性甜品师在空间感和造型能力上比较擅长,女性甜品师则更关注色彩的多样性,而这两样都是蛋糕造型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这对夫妻档在音乐作品、影视剧、绘画作品里寻求创作素材,有时候,逛街或者刷手机看到新颖的建筑造型、独特的服饰搭配,都会激发他们的灵感。
小顾客喜欢动车,官元凯就会设计甜品动车的造型,提炼细节,既不失视觉的空间感,又保留动车的造型特点;顾客为妈妈订蛋糕,夸赞母亲优雅、大方、端庄、贤淑,官元凯就想到用旗袍的造型制作产品,营造国风气质;顾客传来自己的照片,他通过手绘将人物动漫化,在蛋糕上还原形象;顾客想送开花店的朋友一个蛋糕,他“种”出了一盆“蛋糕多肉”;顾客要求蛋糕能表达父爱,一座淳朴的山型蛋糕被制作出来;一副羽毛球拍造型蛋糕,则是一位妈妈对孩子在学习羽毛球的路上克服一切困难的鼓励。
莫奈的《睡莲》,也被“搬”到了蛋糕上,为迎合艺术爱好者的兴趣,官元凯提取《睡莲》的作品元素,并将美术中的光影效果通过不同色块进行呈现;饼干碎、慕斯、荔枝冻的巧妙搭配,塑造“日照金山”蛋糕,呈现了绚烂景色,形成视觉冲击……在官元凯的手中,蛋糕、甜品更像一件件艺术品。
为了更接地气,官元凯对色彩运用进行调整。比如,生日蛋糕上的主体造型是蓝色为主的卡通公主,他就在周围以暖色系的大氛围色块烘托生日的热闹氛围,不至于因为主体蓝色系的运用让蛋糕色调变成冷淡风。
在官元凯看来,设计蛋糕造型与进行美术创作有着相通之处,而且融合烘焙技艺和美术设计,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制作蛋糕时,需要考虑到色彩搭配、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等因素,这是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通过强调线条的流畅性和比例协调性,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堆叠、雕刻等技法来实现蛋糕的立体感,花朵、叶子、装饰物等需要使用绘画中刮刀技法、捏塑手法,以达到心目中的效果,犹如工笔画中的“有巧密而精细”。
作为泉州的甜品师,官元凯也想制作关于在地文化元素的甜点作品,现在正持续收集簪花围相关素材。
家常甜点
激发创造力
繁忙的生活中,妈妈们总是想尽办法为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年轻妈妈郑小糖将创意渗透到家常造型甜点,并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周末,郑小糖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特别的下午茶。夏天,孩子们想吃冰激凌,她就准备一款以甜筒冰激凌为造型的甜点。她用红糖加面粉揉成咖啡色的甜筒皮,在甜筒皮的制作过程中,她引导孩子们动手用牙签轻轻划出甜筒上的纹路,让甜筒皮更加逼真。接着,郑小糖用火龙果汁和菠菜汁加面粉,调成绿色和红色的面团,做冰激凌球,组成三角形的模样,这款点心的造型就像夏天的冰激凌。自己参与动手制作甜品,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
她还曾为孩子们准备“多肉馒头”。用牛奶加面粉,揉成团后捏成圆形底座。上面的“多肉植物”,则是用菠菜汁加面粉揉成面团,再做出多肉造型,最后将两个造型粘在一起,大功告成。
在早餐甜点的准备上,郑小糖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食欲,也颇为用心。她将香肠摆成心形,将蛋液和芝士混合打匀,放入香肠造型内小火煎熟,用西红柿点缀,丰富摆盘。
有时候,她会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做,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留住成长道路上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