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03日

万亩田园绘丰年 美丽风光引客来

南安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项目

去年,泉州市启动了“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建设工作,南安市水头镇大盈溪流域田园风光建设项目位列其中。以此为契机,南安系统谋划“水田村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共富共美示范带,开启了“田园风光”梦想的探索和实践。

□融媒体记者黄耿煌 陈灵

通讯员戴凯鹏 洪嘉豪 郑晓东

念好“农”经 深耕希望的田野

走进水头镇朴一村五化农田示范基地,千亩稻田绿浪滚滚。谁能想到,该基地竟只用20天就流转成片。

这源于南安实施的“开岸行动”。水头镇人大主席、项目分管负责人王永生介绍,水头镇建立“指挥部+国有企业+村集体”模式,整合流转沿线“巴掌地”“边角料”,重新“开岸”归整,实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促进了机械化耕作、提高了综合效益,推动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纷纷主动登记流转。村民李良种说,“流转租金是我原来出租收入的10倍,一签10年,钱多又省心。”

农田流转后,基地注入了“黑科技”。基地依托田园风光数字农业项目,开发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风向、阳光照射、病虫害等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引进了智慧育秧工厂、生产机械化等,生产管理现代化、数据化,不仅“会种田”,更能“慧种田”。

念好“农”经,深耕希望的田野,新“丰”景逐渐照进现实,乡村振兴的种子也在田间萌芽。

唱好“侨”曲 侨厝新生留乡愁

如果说朴一村的优势是良田沃土,那埕边村的优势则是华侨古厝。该村有侨胞5000多人、红砖番仔楼20余幢。

田园风光项目春风吹拂,长期闲置、日渐破败的番仔楼迎来了新生契机。始建于1972年的墀成楼由旅菲华侨高墀渠所建,拥有28个房间,庭院、天井、护厝俱备,但因其后代都在香港,常年无人打理。埕边村村主干往返香港数次做通屋主工作,召集年轻人回乡创业,历经5个多月将番仔楼改造为“食尚埕边”特色餐厅,人气爆棚。高墀渠儿子高清波见证自家番仔楼变化后,直言心情从之前萧条破败的“不是滋味”变成了“欣慰”。

邻里星空餐厅、儿童书屋……更多的番仔楼迎来了新生。村支书高少阳表示,接下来还将打造侨史馆、禁毒馆、中医馆、文化交流中心等,探索番仔楼的无限可能,让古厝“保下来”又“活起来”,讲好侨厝故事,留住最美乡愁,唱好“侨”曲,促进乡村振兴。

绘好“旅”图 带动美丽经济蝶变

大盈溪旁,一条4.26公里的智慧跑道像一条纽带将沿线风光串联起来。“科技魅力与自然风景相融,带来更丰富的体验。”王永生介绍,水头镇和南安市文体旅集团联合成立了水美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深度对接专业运营团队,推动全域土地整治、空间活化、农文旅融合。今年将启动世遗数字五里桥、乡村振兴未来学院、研学基地等项目,增强体验感、互动感、融入感,营造全新的乡村文旅体验。

借助空间优化、连片打造,大盈溪流域正逐步形成依托“美丽河道”、串联沿线万亩“美丽田园”10个“美丽村庄”、带动全域“美丽经济”蝶变成景的发展格局。目前已策划生成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4.5亿元,已建成12个、实施8个,明年将实施17个。

南安通过挖掘大盈溪流域12.1公里美丽河道、12980亩耕地资源、近7万常住人口、3个“百万村财”村等资源禀赋,以水田村“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文旅“三产融合”为方向,以“一廊两核十村十点”为空间结构,着力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项目,走出具有南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2024-06-03 南安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项目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4296.html 1 万亩田园绘丰年 美丽风光引客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