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将至,在我住的这个小山村里,过端午的习俗既不是赛龙舟,也不是包粽子,那是什么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到端午节的早上,村里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插上一把艾草。这天才刚亮,我的妈妈就拿着小刀,去山上割了一些新鲜的艾草回来,然后把它们分别插在家里的每个门上,不久后家里就会处处散发着艾草香。“为什么端午节的早上要在门上插艾草?”我感到十分不解。后来才听爷爷说,这个习俗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着杀菌防病和祈福避灾的寓意。相传古代民间认为,端午节挂艾草可以起到去除病和防蚊虫的作用,并且人们还会借此方式去祈愿家人能够身体健康。
端午节这天的中午,我家还会煮面条来吃,面条里一定要加五种菜。爷爷说,吃面条是为了祭祀祖先。至于为什么要加五种菜,他也说不出缘由。我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大概是与“端午吃五黄,好事不用忙”的说法有关,由于民间过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这在南方地区尤为流行。“五黄”一般是指五种黄色的食物,因为黄色食物在五行中属土,民间认为吃这些食物,可以起到养护脾胃和强壮身体的效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节这天的中午十二点,家里会根据习俗去洒一些雄黄酒。通常妈妈会掐准时间,十二点一到,就赶紧端出一碗事先备好的雄黄酒,用手沾一些,然后涂抹在我和妹妹的身上,妈妈说这样做夏天就不会长疹子了。接着她还会用一根艾草沾少许的雄黄酒洒在家里的一些角落。我曾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解释说是因为洒过了雄黄酒,蛇就不会来家里了。听说有些大人还会依照习俗在端午这天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寓意强健如猛虎,听起来就十分有趣。
眼看端午节又要到了,期待过节的我,不仅盼着插艾草、吃面条,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妈妈用雄黄酒给我的额头写一个“王”字,真希望今年我也能当一回威风凛凛的大老虎。
(作者系安溪县龙涓乡长林小学四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