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执行: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目前,国内将机器人简单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我们团队从事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项目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
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环境感知、决策和操控技术的基础应用和工程化研究进行的,比如家居、助老机器人,电网、电站、轨道巡检机器人等。这些在新场景下开发的新产品,其实就是机器人在细分领域的创新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不仅仅要满足操控运用,更要满足人们在新场景下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应挖掘新工艺、新方法,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机器人在细分领域从中低端水平往中高端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机器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人机协作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既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也能够实现人机之间的高效协作。未来,服务机器人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当下许多家庭使用的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设备都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还有烹饪、康复、医疗、娱乐领域也都陆续出现了服务机器人。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服务机器人的时候,要从“能提供服务”提升到“能做好做精做细服务”,需要研发更适用于现实场景的服务机器人。
每年我都会来泉州开展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项目的专业研究和交流。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对于泉州而言,促进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要注重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零部件配套、集成、算法和联动。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泉州可以引进一些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形成智能产业链集群,从而带动人才的引入,为智能机器人行业在泉州全面落地奠定更稳固的基础。
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学校要加强领军人才的培育,通过落地创业项目或者产业化成果,建立长期的地方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引入高水平研发机构、省重点实验室等,在学校搭建平台,形成人才产业的聚集。此外,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实验和讲课,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课入手,或者根据学校特点打造特色平台,激发学生在动手中去学、在实践中去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结合新技术的创造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从本科阶段的机器人创新创业竞赛入手,积累学识、技术、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哈工大的好几个学生团队,都是从本科生开始参与创新创业,到博士阶段已开办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如乐聚、斯坦德和玄智等。目前,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越来越重视创新和实践,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