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沙瓤薄皮,不甜不要钱啦!”一到夏天傍晚,小区门口就有卖西瓜的商贩在叫卖。这悠长而有力的乡音,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将我拉回到那些跟随父亲卖西瓜的旧时光。
记得是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由于当时房子位于通往农田的主干道边,父亲便决定在水稻收割的那些天,批发一些西瓜到家门口售卖,以增加一点额外收入。而我则自告奋勇地跟着去运西瓜、看摊位,成了父亲卖瓜的得力“小帮手”。
我那时经常和父亲一起去离家较远的瓜地批发西瓜。搬运西瓜的过程犹如一场篮球接力赛,需要几个人默契配合,才能把它们一个个从瓜田里搬到车上,再从车上运到我家门口。几经折腾,不久前刚在瓜地分离的西瓜就又短暂地在小摊子上相聚了。
天气晴朗的中午,往往是售卖西瓜的高峰期。看着捂得严严实实的乡亲们顶着烈日,扛着农具,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我家摊子前驻足挑选西瓜,我的心里总是很矛盾,既希望阳光变得更强烈一点,这样就能多卖一些西瓜,但是同时又盼望天气能够凉爽一点,让长辈们出行不会那么辛苦。
父亲挑西瓜的技术很高超,他总能根据乡亲们对大小的要求,在众多西瓜中挑出符合他们心意的那一个。他每次拿起一个西瓜,就要先观察一下它的底部,再用手敲几下西瓜圆润饱满的“肚皮”进行确认,之后他会自信地说:“这个瓜是沙瓤的,肯定好吃。”为了让乡亲们放心,父亲还在挑好的西瓜上挖开一个三角小口,取出一小块来看一下,如果是红彤彤的沙瓤瓜肉,才会上秤卖给需要的乡亲。如果听说有乡亲想要挑几个西瓜放着明后天再吃,父亲也能按他的要求,挑一些成熟度不太高的西瓜出来,保证等要吃的时候,西瓜不会过熟。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后来也掌握了一些挑西瓜的技巧,比如知道挑瓜时要看西瓜底部的圆圈,当圆圈越小时,就说明西瓜皮薄肉多。如果西瓜的“脐部”凹进去了,就说明它的熟度较高,瓜肉会更甜。有时候父亲得赶去地里收割稻谷,我就能独当一面,帮乡亲挑选一些熟度正好的西瓜。
那时的西瓜价格并不高,几毛一斤,乡亲们一般拿着现金来买西瓜,有时候也扛着半袋稻谷,用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来置换西瓜。每次父亲都会在总价基础上给一点优惠,有时还送一些小西瓜给乡亲们。看着摊子上的西瓜被一个个挑走,父亲的钱包渐渐鼓起来,装稻谷的袋子也越来越满,我的内心很是欢喜。
然而卖西瓜有时也要看天吃饭。如果天气晴朗,西瓜就很畅销,两三天便能卖掉一小车。但是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旦遇上连续几日的降雨,批来的西瓜就滞销了。这时如果有乡亲来光顾小摊,父亲就会以比进价低很多的价钱将西瓜卖出,甚至还送给乡亲一两个大西瓜。看着西瓜送出,钱包未鼓,我有些心疼,父亲却说:“都是厝边头尾的乡亲,大家来买瓜也是在帮我们的忙,做生意可不能光为了赚钱。”
如今,每次看到沿街售卖西瓜的商贩,我心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种亲切感,好似又看到了那时的我和父亲。虽然跟着父亲卖西瓜的夏日时光早已远去,但从中学到的那些宝贵经验和做人道理,却成了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份财富,也让我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品尝生活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