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13日

花巨款买理财产品 企图逃避法院执行

法官奔波多个城市强行扣划

通过查控,执行干警发现朱某巨款买理财产品,逃避执行。

理财产品可成为被执行对象

欠下450万元不还,朱某偷偷购买理财产品,企图逃避法院的执行,却不知其实理财产品一样难逃法院的“法眼”。近日,洛江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奔波多个城市强行扣划,将450万元及利息全部执行到位。□融媒体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张正 黄炜杰 /文 洛江区人民法院/图

案情: 短期借款变无期 债主起诉获支持

朱某和黄某本来是朋友关系,2021年6月份,朱某以急需资金周转几天为由,找黄某借款500万元。然而,“几天”的时间却成了遥遥无期,当黄某找朱某讨钱时,总是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

在黄某一再讨要的情况下,朱某承诺于2022年11月12日前还款200万元,2022年11月30日前全部还清,但截至2022年11月12日只还款50万元。为此,黄某作为原告,将朱某起诉到洛江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其还款45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法院支持了黄某的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朱某仍未履行返还义务,黄某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 购买理财产品逃避执行 法官奔赴多个城市扣划

法院立案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通过司法大数据系统查询到被执行人朱某名下银行账户上金额均为0。但是办案干警并没有就此放弃,仍持续跟踪朱某账户的情况。

最终,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朱某在多家银行购买多处理财信息并且金额较大。跟银行核对后,得知该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代销,无法线上扣划,且泉州没有网点,网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理财产品公司。

前段时间,执行干警不畏风雨,前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找到了7家理财公司,查询到朱某的理财详细信息,并强制扣划了其名下的理财产品。

待扣划完毕,朱某才慌了,赶紧联系法院,表示愿意履行义务,并请求将扣划的理财产品退回原账户。“听说法院只能查到银行存款,所以我就偷偷买了理财产品,这样就可以把我的存款‘藏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这回我还损失了不少利息……”朱某在电话里懊悔不已。但程序已走到这一步,理财产品已无法退回,他后悔也晚了。

近日,法院将450万元及利息全部执行到位,并给了黄某。

“真没想到,法官居然能帮我把欠款和利息都顺利执行到位。”黄某激动不已,向法官赠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说法:

司法查控系统日趋完善 3800家银行可查财产

法院可以执行哪些财产?法官介绍,微信钱包余额、理财产品等都可被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消息,近年来,司法查控系统进一步完善,通过与多家单位联网,实现多种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查控范围从当初的20家银行发展为3800多家银行,联网部门由商业银行扩展到公安部、民政部、人民银行等16家单位;从仅能查询银行存款一类信息发展到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被执行人的现金存款、房产、机动车、金融理财产品等信息尽在司法大数据“智慧云端”的掌握下。

法官说,现实生活中,被执行人常常抱有侥幸心理,通过用银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来转移财产,逃避生效法律判决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如今已行不通了。法院对被执行人理财型商业保险财产的查控,为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重拳打击被执行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理财型保险产品不是逃避执行的“避风港”,想通过理财避债投机取巧,小心“弄巧成拙”。

同时,《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2024-06-13 法官奔波多个城市强行扣划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5834.html 1 花巨款买理财产品 企图逃避法院执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