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记者黄雅珊 通讯员张亮平)高层建筑防火怎么做?小区公共收益怎么监管?6月14日下午,泉州市举办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暨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业务培训,来自中心市区的近200名物业企业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
当天,在万科·城市之光二期,一场模拟11栋7层住宅突发火灾的消防联动实战演练井然有序地进行,灭火组、警戒疏散组、急救组和设备组各司其职,配合展开“救援”行动。与会者认真观摩、点评。
随后,在泉州市金花人民广场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市消防救援支队带来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知识培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解读了《泉州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设计导则(适行)》(下文简称《导则》),并传达小区公共收益整治相关政策精神,物业行业专家则带来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业务知识培训。
近年来,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火灾时有发生,引起住建部门对该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今年3月,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启动起草《导则》,旨在明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我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确保质量。本月开始,《导则》开始施行。“《导则》可用于指导泉州市新建、扩建、改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设计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助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勘察设计科干部李序挚表示,在之后的设计文件质量检查中,会重点关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设计是否规范标准。
此外,记者了解到,今年来,我市深化推进物业公共收益“点题整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深化“整治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切实维护业主利益”工作方案》,聚焦“公示明晰、专户监管、公共空间”三方面整治重点,明确整治目标,纠正和查处侵占公共收益违法违规行为,培育一批公共收益管理示范小区,推动公共收益管理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