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产权交易中心联合慈溪市供销社完成慈溪古法杨梅采摘权首次挂牌交易,慈溪市某果蔬公司的2棵杨梅树以3760元总价被拍下,这让公司负责人、老梅农茅春苗很是欣喜。(6月12日《钱江晚报》)
希望的田野里,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农民早已告别了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越来越多地进入或者被卷入一个开放的、流动的社会化体系之中。在消费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哪怕是优质农产品也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在互联网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采摘权上网拍卖”不仅拓展了销路,也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回报和激励;消费者既可以吃到正宗的绿色安全的慈溪杨梅,也可以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显然一举多得。
广袤的乡土大地,大有可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诸多心血和汗水的农民,既盼望丰收,也渴望农产品能够卖一个好价钱。一方面,农民要想方设法确保农产品品质,只有优质的农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在销售上也要进行改革创新,从过去依靠中间商到进行网络销售再到“采摘权上网拍卖”,只有主动拥抱消费者,拥抱数字化,农产品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一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里,坚守古法种植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需要农民有“慢工出细活”的细心和耐心,也要求农民能够抵制诱惑,不被一时的利益变现遮蔽双眼,不被所谓的捷径所驱动,而是有着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
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实现双向奔赴,“采摘权上网拍卖”可圈可点,它在网络传播中提升了口碑和声誉,既产生品牌溢价,也鼓舞更多农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让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初心不改、久久为功,人们才能持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同时,“采摘权上网拍卖”通过网络拍卖扩大了公众参与;公开挂牌竞价的创新营销模式,不仅能够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一些,也有助于放大杨梅绿色生态栽培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从这个角度上说,“采摘权上网拍卖”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采摘权上网拍卖”犹如一面镜子,提醒和启发人们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