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17日

消费入座

□本期主持:周培尧

不久前,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陕西西安一家星巴克员工对坐下不久但未消费的顾客进行劝离。此后陆续有多地网友表示,星巴克开始实行“消费入座”。有人表示,店铺经营需要成本,“消费入座”合情合理,但也有网友认为,经营者向公众无偿提供入座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亦能塑造友善的公共形象。您认为呢?

短视之举 自毁形象

@仙水忍:商家制定“消费入座”的规则其实并无不妥,重点在于如何既维护消费环境,又能保证顾客的消费体验。毕竟商家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客流量,吸引更多人到店消费,如果过于生硬地推行“消费入座”举措,很可能降低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折损商家的品牌形象。在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经营需要更人性化的方式,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郭景峰: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讲,星巴克实行“消费入座”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商业经营也要兼顾情感营销,劝离未消费的顾客可能会赢得眼前的小利,却也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些顾客,甚至是其周边的一大群人。如若商家不主动赶客,甚至是奉上一杯茶水,就可能收获潜在的顾客群体从而树立好口碑,这才是长远的经营之道。

@周芳元:当下,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很重要,入座即要求消费,很容易为顾客带来不良情绪,特别是被劝离的场景,甚至有可能给顾客留下被歧视的阴影。市场经济之下,良好的消费体验可以为企业加分,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更能赢得市场,商家莫让“消费入座”挫伤了顾客的消费热情,为眼前小利失了大利。

在商言商 并无不妥

@夏沫:在商言商,星巴克也是商家并非公益机构,并无向社会大众免费提供座位等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虽说进门都是客,但是一家咖啡店的运营也需要投入各种成本,既要考虑社会效益,更要顾及经济效益。毕竟,商家卖的不只是咖啡还有环境和服务,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对商家的无奈多些理解和包容。

@泥河牧歌:星巴克是有偿消费的饮食场所,不是无偿的闲聊之地。有人落座占着有限的资源而不消费,让真正的食客情何以堪。长此以往,商家还怎么经营?食客还怎么就餐?星巴克实行“消费入座”,对占座不消费的顾客进行劝离,维护了经营者和食客的正当权益。饮食消费不同于一般的购物消费,不可能让不消费的人占用有限的资源,“消费入座”才能确保良好的经营秩序和就餐环境。

@徐振宇:“消费入座”绝非星巴克首创,如果旁人把座位都占了,商家生意还怎么做?当座位紧张时,员工对未消费的顾客劝离也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在商言商,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商家指手画脚,而要为商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实实在在的行动比无谓的批评更重要。

灵活操作 实现多赢

@曹建明:作为企业来说,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追求利润降低成本是生存之道,也是可持续发展之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星巴克实行“消费入座”,尤其在客流高峰期是有一定道理的,此举不仅能降低经营成本,也是为了更好服务进店的消费者。当然,推行这一举措的同时,也应该向老弱病残孕及幼儿等特定的社会群体无偿提供入座服务,这样既不影响自身的经营,又保证了有需求的公众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

@河北白帆:实行“消费入座”是商家的生存发展策略,这既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又能提高商家的经营效益,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但也要灵活掌握、区别对待,比如在用餐高峰期可以耐心解释及时劝导,保证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而在其他时间则不妨尊重入座者选择,给他们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以彰显商家的人文情怀,为自己赢得口碑。

@鹿台一卒:对于星巴克实行“消费入座”的举措,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应建立在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之上。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是建议商家能够更加人性化些,在客流量不大时,对不消费的人群敞开大门,在操作上灵活处理,相信会赢得顾客更赢得口碑。

下期话题

爆改的风吹到了职场,“童年城堡”“热带雨林”“手办风”“养生派”“技术流”“赛博朋克风”……爆改后的工位各具特色,使得“工位精装修”成为办公室新文化。近日,杭州一位女生一年内花1万元改造工位,引发广泛讨论。她回应称,爆改工位能提升工作幸福感,并表示“虽然工位是公司的,但快乐是自己的”。对此您怎么看?下期茶座,邀您聊聊“工位精装修”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

--> 2024-06-17 □本期主持: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6381.html 1 消费入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