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中考了,校园里发现马蜂窝需要马上处理,以免学生被蜇伤影响考试。”近日,泉州市曙光救援中心队员曾仕聪穿上防护服,仅仅用了10多分钟,就将河市中学内一个排球大小的马蜂窝给端了。据介绍,来自云南的曾仕聪,加入曙光救援中心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义务为市民摘掉1000多个马蜂窝。
□融媒体记者 陈明华 文/图
端掉马蜂窝 出了一身汗
6月份以来,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马蜂也开始活跃起来。河市中学这个马蜂窝就在教学楼旁花圃的小树丛中,有排球大小,位置比较隐蔽。记者靠近观察,看到多只马蜂趴在蜂巢表面,不时有马蜂飞进飞出。
学校杨老师介绍,河市中学是中考考点,他们担心马蜂会蜇伤学生,所以就请曙光救援中心专业处置马蜂窝的曾仕聪来帮忙。
“周围的人都走开,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来,小心被蜇。”上午9时许,气温接近30℃,曾仕聪再次嘱咐河市中学的老师和队友,让他们帮忙警戒后,穿上橡胶防护服,拿着两罐杀虫剂和一个小网兜,跨过警戒线,慢慢走到马蜂窝旁。随后,他拿出一罐杀虫剂冲着马蜂窝喷。马蜂见有人入侵,立即群起而攻之,不过它们无法突破橡胶防护服的保护,很快就在杀虫剂的攻击下败下阵来。
抵御住马蜂的攻击后,曾仕聪拿起剪刀,将马蜂窝从树丛中剪下来,装进网兜里。随后,又拿起杀虫剂,对漏网之蜂进行喷洒。前后用了差不多10分钟,马蜂基本被消灭了。在确定蜂王也“伏法”后,这场端马蜂窝的行动圆满收官。
“哇,太热了。”处置完后,曾仕聪脱下防护服,此时他已经浑身湿透了。
加入救援队 义务除蜂窝
曾仕聪来自云南省文山州,从小就和父辈上山抓马蜂,渐渐成为一名抓马蜂的好手。4年前,他带着妻儿从老家来到泉州,“我父母在泉州打工十五六年了,他们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我也就带着家人过来了”。
两年前,曾仕聪参加SRT(户外绳索单绳技术)培训时,遇到泉州市曙光救援中心的队员。在聊天中,他得知当时曙光救援中心积累了200起市民请求处理马蜂窝的警情。“端马蜂窝我是专业的!”于是曾仕聪就加入了曙光救援中心,专门帮市民义务处置马蜂窝。
曙光救援中心的出警记录显示,两年多来,曾仕聪在泉州市区范围内,已经义务帮市民端掉了1000多个马蜂窝。“没有收一分钱,连来回的油钱、路费都是我自己出的。”他说。
户外养马蜂 防治病虫害
和很多人习惯晚上抓马蜂不同,曾仕聪更多的是在白天抓马蜂。据他介绍,马蜂有趋光性,夜晚抓马蜂,一旦它们的巢被侵袭,它们就会往有光的地方攻击,很容易伤及无辜,除非用火攻。白天他端马蜂窝的时候,马蜂只会攻击他,而不会去攻击较远处的其他人,现场比较好控制。
记者了解到,曾仕聪不仅抓马蜂,还养马蜂。在洛江区南山社区一片龙眼林里,记者看到了他的“蜂巢”。这个“蜂巢”只有两个帐篷大小,里面摆满了一个个白色小塑料网箱。每个网箱里,都有10多只马蜂。据介绍,养这些马蜂是用于生态病虫害防治。
“马蜂是肉食性的,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为了养殖马蜂,曾仕聪2012年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养殖知识。据其介绍,云南一些生态果园、棉花田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采用马蜂防治害虫,“泉州这边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