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1日

战高温保供电

防暑还须节能

□黄秀敏

连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较快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长超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一定压力。(6月18日人民网)

面对热浪下的供电保卫战,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全力以赴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力求在酷暑中为民众送去清凉。尽管整体电力供应有保障,区域性和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依旧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倡议节能减排,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上,这不仅是对2018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重申,也是对长期以来夏季空调使用习惯的一种反思和调整。

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至今,尽管有明确的温度设定指导,但在执行层面却有些力不从心,节能意识并未深入人心,空调过度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加剧夏季电力紧张,也与当前国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相悖。究其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有力的奖惩机制,节能规范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要想在高温下既保障供电,又实现高效节能,必须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加强电力供应的科学管理和调度,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如北京、上海等地实施的公共建筑用电限额制度,通过经济杠杆激励节能减排。更为关键的是,要将空调控温标准从倡议转变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确保执行力度。

在防暑降温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通过政策引导与公众参与,共同构建一个既舒适又可持续的夏季生活模式。

网红灭火器

别只成为摆设

□李英锋

近期,一些不同于家用灭火器的新型灭火器材在网上流行起来。“灭火宝”“灭火球”“灭火花瓶”……它们造型好看、节省面积、使用方法简单,吸引不少有消防安全意识但不会使用家用灭火器的消费者购买。然而,网红灭火器的灭火效果却存疑。(6月18日《新京报》)

造型新颖、外表美观、操作简便的网红灭火器在网上卖得很火,赢得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专业消防员的试验却给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在真实的消防场景中,网红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网红灭火器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网红灭火器中看不中用,既会在消费层面因质量不合格、欺诈等原因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也很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间接的危险和损失。

灭火器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应取得“3C”认证。但网红灭火器大都没有“3C”认证标志,电商店铺给出的解释是:新型产品不属于传统的灭火器,不需要取得“3C”认证。这是一种打监管擦边球的思维,根本不符合对灭火器产品的监管逻辑。网红灭火器不是摆设,得有灭火的真本领,网红灭火器灭火不能只有流量,更得拥有过硬的质量。

针对市场上的网红灭火器乱象,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消协、电商平台等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对灭火器产品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把所有类型的灭火器产品都纳入“3C”强制认证范围,堵住监管漏洞,消除监管模糊地带,不给商家打监管擦边球的空间,灭掉网红灭火器的市场“虚火”。

工人脚踩鹅肠

践踏食安红线

□李煜圻

近日,记者先后进入两家肉类屠宰场,在鸭肠、鹅肠生产车间暗访发现,鸭肠随意堆放在地上,清洗地面的脏水混在鸭肠中,工人直接用脚踩洗鹅肠,甚至还有工人将从污水中捞出的死鸭再次送回车间。(6月17日《新京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再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脚踩鹅肠,践踏的是食品安全的红线。构建从监管部门、企业到消费者全方位参与的食品安全防护网,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的整体向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生产者必须恪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生产流程的卫生与安全。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自查自纠,确保做到“食不相瞒”。

作为食品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消费者不能抱有“吃不死”、“不去吃”的纵容态度,而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要勇敢维权,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于监管部门而言,要真正地把监督管理落实、落细、落到“胃”。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保证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对于违规主体应依法予以严惩,以儆效尤,让生产者不敢犯错、不愿犯错、不会犯错。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

--> 2024-06-21 □黄秀敏 战高温保供电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042.html 1 防暑还须节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