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南安的一个小村庄。每年一有假期,当我得以从繁忙学业中短暂解脱时,就想回老家,毕竟没有什么比回到那里呼吸山林间的空气更舒服的事情。相比其它季节,在老家度过的夏至时节更让我难忘。
不同于城市的早晨是在车鸣喧嚣中度过的,小村庄的清晨则是被鸡鸣鸟叫唤醒的。虽然醒来时间还早,但是随着夏至日的来到,白昼时间变长,太阳此时已经高高挂起,阳光金灿灿地洒在远处的青山上,也偷偷地“跑”进天井里,把大厝烘得暖洋洋。我每次起床后习惯先溜达到后院,看阿公给小树浇水,感觉有趣又惬意。
农村的早餐不那么丰富,用柴火煮的地瓜粥、一盆炒青菜和一碟炒鸡蛋,就是我在老家常吃的早饭标配。不过我不喜欢喝粥,只喜欢吃地瓜,每次盛粥就只舀一点粥汤,再捞一大块地瓜,就着鸡蛋和青菜一起吃,感觉这个搭配格外美味。
夏至时节,也是农忙之时。阿公和阿嬷总是趁着太阳还未完全苏醒就赶紧出门耕地,等艳阳高照时再回来。吃过早饭,我和弟弟有时会跑去田里找阿公和阿嬷,弟弟活泼好动,经常在田埂上跑来跑去,甚至还会脱掉鞋子,踏进稻田里,有模有样地帮忙耕地。我往远处一看,乡亲在田里忙活着,他们个个头戴草帽,俯身播种插秧,宛如一幅田园油画,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夏日中午总是忙碌又充满着乐趣。做完一个早上的农事,阿公和阿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经常就将早上的剩菜当作午餐,简单地填饱肚子。吃过午饭,我帮着清洗碗筷时,喜欢去大厝里的水井打一桶水,让冰凉的井水顺着碗筷慢慢地流到手上,这独属于夏日井水的魅力在此刻得到了充分释放,凉意很快就驱散了围绕在我身边的热气。夏至的午后天气炎热,放在桌上等着放凉的绿豆汤,经常引来四处乱飞的苍蝇,我和弟弟这时的乐趣就是拿起拍子打苍蝇,借此也锻炼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
打完苍蝇,消耗了体力,我们便回屋沉沉地睡去。大厝好像有某种助眠的超能力,很快便让我们的眼皮合上,直到太阳下山才打开。这时起床只能追赶夕阳的末尾,仅剩的一丝微弱光芒,停留在远处的山峰上,一些染着红光的“微醺”云朵在天上飘着,不一会儿就消散在天边,好似在催促着路上的乡亲们赶紧归家。
晚饭过后,散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逗一下家里的小橘猫,尝过阿公切的大西瓜,我和弟弟就一起出门了。尽管路灯早已装起,但害怕之心作祟,我们总要带上一把手电筒才安心。我们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吹着微风,听着田地里传来的蝉鸣蛙叫,犹如在欣赏夜间小动物们的合唱曲。不经意地抬头一看,还能收获一片星空,多到数不清的星星挂在夜空中,如此壮观的景象在灯光璀璨的城市是少见的,只有夜里点着微弱灯光的小村庄,这些繁星才会探出头来与人们打招呼。
直到路灯即将关闭的时候,我们才走回大厝。躺到床上后,伴着阿嬷手中摇动的蒲扇,带着对明天的期待慢慢地睡去。
在老家度过的夏至,看似普通平凡,却又充满暖意,让人总能感受到岁月静好与家的温馨。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