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宁海县市场监管局对浙江某检测公司出具虚假电梯检测结果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罚。这是自2024年4月2日全面实施《电梯自行检测规则》(TSG T7008-2023)以来,宁波市范围内首起因出具虚假检测结果引发的行政处罚案件。(6月19日《宁波日报》)
电梯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乃至身家性命。然而,一旦电梯检测缺乏对生命安全的尊重和敬畏,从业者千方百计“钻空子”,想方设法“找漏洞”,电梯检测就会流于形式。
未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全程未使用检测仪器设备,漏检错检项目超30项,这样的电梯检测显然是弄虚作假。所谓符合要求的电梯,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慎的“体检”,就被贴上了“合格”“正常”的标签,一旦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在失范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和捕捉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多一些尊重和敬畏规则的“镜头感”。投机者自以为敷衍塞责、投机取巧不会被抓住、不会被问责,殊不知,执法人员通过调阅该台电梯轿厢内和电梯口监控,发现检测全过程共耗时20分钟,不符合正常检测用时,涉事检测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出具虚假检测结果的违法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4月2日发布施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并明确实施过渡期为1年,自2024年4月2日起全面实施。电梯检测并非没有制度规范,而是有的人将其当成了“稻草人”;只有对出具虚假检测结果的行为进行严厉的规训与惩罚,才能让心存侥幸者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民生无小事,电梯品质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梯检测不能任由企业自弹自唱、自行其是,而是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和公众监督。不论是形成常态化抽查高压态势,还是加强维保单位信用等级评定,抑或是开展随机交叉检查和试行阶梯式明码标价等多种手段,电梯检测市场需要健康有序发展,而不是“野蛮生长”。
电梯是老百姓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事关“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电梯在迅速普及的过程中,由老化、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守护电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尽管电梯维保兹事体大,却依然有投机者想方设法绕过规则。安全重于泰山,在风险防范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空子”可钻,面对虚假电梯检测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