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4日

男女分车厢?情绪岂能替代理性

□周培尧

近日,一段“男子卧铺车上脱衣面对女乘客裸睡”的视频引起广大网友关注。6月16日,安徽蚌埠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称,经调查,6月15日零时许,一男性旅客饮酒后在T35次列车软卧车厢裸露身体躺在铺位上,同房间一名女性旅客发现后报警,列车乘警及时到场处置。该男性旅客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铁路公安机关已对其处行政拘留5日。

事件发生后,“实行男女分车厢”这一话题旋即登上了热搜。那么,以性别为标准来设置火车车厢可行吗?现实生活中,举家出行或是几个好友相邀出行已是常态,其中难免有男有女,假如按此标准执行,岂不是硬生生要把一个个家庭和一个个小群体拆散,如此势必会造成诸多不便。也许有人会提出,可以只设置几节男女分隔的车厢供有需求的人选择,这一举措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节假日运力紧张的时期,更显得不切实际。

正是基于种种现实考量,有不少网友提出颇为中肯的意见,比如安装床帘、和其他乘客调换位置、建立完善的处罚机制来惩戒不文明行为等,不仅成本更小也更具现实操作性。为何在一众观点中,偏偏“实行男女分车厢”这样有些偏激的想法会占据上风,这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下的网络舆论场经常会出现“极化现象”。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极化现象”是指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发展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这一现象往往引发网络上不同人群的对抗和“互撕”,并逐渐取代理性讨论和公共说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毫无助益。试想,在一个人与人交集更加频繁的现代社会,除了在火车,公共汽车、商场等诸多公共空间都有可能产生人际摩擦,如果一味地以性别作标签或者群体作为区隔,岂不是无端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恶化。

事实上,列车车厢尤其是卧铺该不该分男女,近些年来屡有提及,也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22年,“女生自述坐硬卧疑遭骚扰”的视频就曾冲上热搜,当时就有网友提出类似建议;2023年时,也有网友发帖吐槽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希望铁路部门改变算法。梳理这一系列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更加尊重个体权利的今天,国人对边界感的重视已今非昔比,而在公众场合用法律法规划定个体的行为界限,才能给公众真正的安全感,而相比情绪化的表达也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从2023年高铁试行“静音车厢”,到2024年推出的“遛娃车厢”,再到近期热议的宠物上高铁,都是相关部门在充分倾听大众意见,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推出的人性化举措。显而易见,面对问题不以情绪替代理性作答,多方的诉求才有可能找到最大公约数,问题也才有可能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妥善解决。

关于“实行男女分车厢”这一话题的讨论,也给了大众重新思考公共生活秩序的契机。从曾经的乡土社会到今天现代化、城市化的生活,公共交往已成为国人生活的重要领域,要培育大众在公共交往中的行为规范,重新建立一种更加健全的公共生活秩序,就应从划清行为的边界感做起。揆诸现实,很多社会问题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解决,但学会理性表达诉求,和谐社会才能水到渠成。

--> 2024-06-24 □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367.html 1 男女分车厢?情绪岂能替代理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