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推动省内更多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方案》从实施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数智设备和软件普及推广工程、绿色设备推广工程、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优势产品供给能力扩张工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融媒体记者 陈云青
推动设备高端化升级
在实施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方面,《方案》要求,推动设备高端化升级,聚焦重点行业扶优汰劣,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引导更新替换一批先进设备,加大数控机床、焊接机器人、食品加工设备、纺织鞋服机械、仓储物流装卸设备、锂电池制造装备、稀土新材料制造设备等优势领域先进设备生产应用,促进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带动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各环节设备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在实施数智设备和软件普及推广工程方面,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鼓励利用“云大物智移”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设备、产线、车间和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电子信息行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能源管理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智能检测进行更新改造。石化行业围绕生产控制、安全环保等重点环节,加快新型工业网络、智能装备设备、关键软件系统等改造提升,提高全要素精益管理水平。机械装备行业围绕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重点领域,推广工业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AI等先进技术,使产线自动化设备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能力。构建安全可控新型工业网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重点推动汽车、钢铁、轻工、工程机械、船舶、消费电子等行业工业终端、工控系统、工业网络、工业算力等网络化设备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模型应用部署。支持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为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和赋能重点行业、领域、环节的专业服务商,强化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供给,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推广节能环保绿色装备
在实施绿色设备推广工程方面,推进冶金、建材、石化、轻工、纺织、机械等行业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支持钢铁行业采用高比例球团冶炼、焦化负压蒸馏、焦化全流程优化等技术和装备,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短流程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引入节能降耗减污“一体化”工艺技术,加快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改造提升;石化行业加快高效催化、过程强化、高效精馏等工艺技术改造,以及废盐焚烧精制、废硫酸高温裂解、高级氧化、微反应、煤气化等装备改造;支持制浆造纸生产企业对造纸机械、制浆设备、供热系统、自控装置等进行节能降耗改造;支持印染企业推广定型机、染色机、染料助剂自动输配送系统,促进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机械行业实施绿色工艺材料制备,推进清洁铸造、精密锻造、绿色热处理、先进焊接、低碳减污表面工程、高效切削加工等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
加大优势产品推广力度
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方面,支持石化行业企业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先进适用工艺技术,使用材料更加可靠设备,开展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推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在生产线操作、仓库运维、设备巡检维护等环节的应用。推动民爆物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在实施优势产品供给能力扩张工程方面,鼓励优势产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标准、提升质量、创新迭代、扩大产能,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帮助企业开发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作用,根据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分行业领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以闽江货船、港作拖轮、内河游船、沿海渔船和景区船舶为重点,加快推动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推动沿海内河船舶批量电气化改造,面向全国市场推出一批标准电动船型。支持新型储能装备产品研发推广,推进“光储充检”新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展在源网荷储、基础建设、产业转型、民生服务、家居生活等方面的应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路线,提高整车生产能力。支持液晶电视、显示屏、电脑一体机、建材厨卫、按摩椅等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