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4日

标普上调中国房企评级

业内:不能代表整个房地产行业,但仍释放出积极信号

6月20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以下简称“标普”)将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外发展”)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BBB+”上调至“A-”,并将该公司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由“BBB+”上调至“A-”。同时标普将其现有中期票据计划的评级上调至“A-”。

这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首次上调中资房企的评级展望。

495天首次上调

2022年,多家房企出现境外债务违约的情况,因为不看好中国房地产的销售和融资环境,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频繁将中资房企的评级无差别下调。同年11月,多家中资房企主动要求撤销评级。

上述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一次调高中资房企评级要追溯到2023年2月9日。这天,标普发布报告确认龙湖集团的投资级评级,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与此同时,标普确认了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B-”,其高级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评级为“BB+”。此后,上述国际评级机构对中资房企的评级开始不断下调。下调评级的房企中,不乏许多一直被视为地产行业优等生的企业。

整整495天之后,中资企业终于又迎来了评级的上调,这一消息也迅速引发市场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意味着楼市企稳的信号及国际投资者对国内地产行业的改观。

评级调整逻辑

“我认为,此次标普对中国海外发展评级的上调属于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个房地产行业。”德邦证券地产&新材料首席分析师金文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此次标普对中国海外发展的评级上调,应该是出于对该公司本身运营能力、收益率和前景的看中。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也告诉记者,标普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调整房企评级时通常会注重该房企包括销售业绩、偿债能力、融资能力、本身股价和持续拿地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中国海外发展都表现得不错。

至于政策及大环境的改变对于评级的影响,谢逸枫表示,近期来,楼市利好消息频发,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拟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还是国务院、住建部的表态,对于市场而言都是积极信号。不过,这些政策都还没彻底落地。被寄予厚望的“5·17新政”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也未完全传达到销售端,今年5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业绩环比有所增长,但同比仍大幅下降。因此,很难说此次评级是受到这类政策和大环境改变的影响。

预期正在改善

尽管当前仅有中国海外发展的评级被调高,但仍释放了积极信号。

经济学者盘和林告诉记者,虽然当前楼市不及预期,但政策主基调的改变的确对楼市稳定起到了显著作用,标普对国内房企提高海外发展评级,也是预期未来中国房企财务状况向好,尤其是“白名单”房企,将逐步恢复现金流循环,发展也将回归正轨。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则从三个层面阐释了评级的调整将对地产行业带来的变化。第一,标普上调房企评级,表明国际机构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预期正在改善。第二,将向国际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国际融资。第三,标普上调评级背后也表明,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下,企业经营业绩还实现明显增长,充分说明了企业经营的韧性与稳健。(中房报)

--> 2024-06-24 业内:不能代表整个房地产行业,但仍释放出积极信号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455.html 1 标普上调中国房企评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