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4日

又听蝉鸣

□官金水

(CFP 图)

叽……一声长鸣。正走在小区大树下的我,被振聋发聩的声音惊到了。这声音如此的熟悉,如此高的分贝,且经久不息。我想成语“一鸣惊人”该不会是源于它的叫声吧?若问这是什么声音?它呀,它是蝉的叫声。

蝉还有许多名称,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是“知了”。

蝉,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有听器。蝉在树枝的木质组织内产卵,卵破壳长出若虫后,落地生活在土里多年,吸食植物根的汁液,大约经过五次蜕皮成为蝉,上树后继续吸食树汁。

年少时,每到夏天我会捉许多昆虫当玩具,蜻蜓、天牛、金龟虫都闷不作声,蝈蝈虽然有声,也只是在黑暗时不着调地偷偷叫唤几声,只有豪迈自信的蝉能引吭高歌。它唱的歌曲我一句都没听懂,我就当作听外国人唱歌一样,只是欣赏它的调门。

把蝉请到家里开“演唱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那些年的夏天,常在夜间与小伙伴持手电筒,扛着装有黏胶的竹竿在树下循声寻找蝉,不知是它的眼明还是耳聪,有时电筒刚照到,小伙伴们一惊呼,它就飞走了,经常无果而归。邀请蝉的另一种渠道,那就是期待腰挂小竹篓贩卖蝉的小贩走过街头,我每次都买上两只,为的是让两只蝉对唱。据说蝉唱歌不靠嘴巴,靠肚皮下的“音箱”,我满是疑惑,屡屡将其翻过身来探究发声的器官,结果适得其反,常常把这个穿着黑礼服的男高音歌唱家给弄哑了“嗓子”。

因为蝉能飞天、入地、蜕变,在古代形成“崇蝉”的情结。蝉天性栖于高枝,餐风饮露,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赞誉屈原高洁的品德。初唐时期诗人虞世南的《蝉》中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以“居高声自远”阐明了以高洁品格立身的人,无需外在的凭借。

蝉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印象深刻的是早年看过的戏曲《双玉蝉》,说的是少女曹芳儿,其父将其误配给尚为幼儿的沈梦霞,以两块玉蝉为订亲信物。不久沈梦霞父母双亡,族人威逼芳儿以姐弟名义扶养梦霞成人。后梦霞高中状元,芳儿闻之悲喜交集,期望与弟择吉完婚,可梦霞不知前因,已另与意中人订婚,并将芳儿终身不嫁,养育幼弟成人之事上奏,请旨旌表。朝廷赐以金匠,芳儿悲愤不已,取出玉蝉,当众诉说原委,剧情跌宕起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成语,带蝉字有不少,例如金蝉脱壳、玉翼婵娟、蝉联冠军等,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福建有童谣“阿叽叫,荔枝红。螓蚜叫,拎火笼”。说是大只的蝉叫,荔枝红了夏天到,一种小只的蝉叫,天气转凉要拎火笼了……

每听蝉鸣,让人回忆美好童年。

--> 2024-06-24 □官金水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467.html 1 又听蝉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