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座城市蝶变向新而行的不竭动力。在泉州这片红色热土上,创新不仅带来后劲十足的民营经济、雄厚的产业基础、充满活力的文旅产业,也让泉州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海丝特色的双拥之路。
作为全国新时期军民共建的发祥地之一,多年来,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内涵,探索双拥新模式,多项创新做法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020年以来,泉州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所辖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六连冠”“四连冠”,受命名总数与苏州市并列全国设区市第一名。泉州市县两级法院打造崇军拥军司法服务中心、创办“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等双拥“泉州经验”获全国双拥办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泉州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代表参加国防部庆祝建军96周年招待会。
□融媒体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黄亚松
胸怀“国之大者” 倾力支持部队官兵所急所需所盼
聚焦“国防所需、驻军关切、官兵期盼”,在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泉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惠安县拥军“交钥匙”项目移交仪式在惠安海警工作站举行,地方政府将建设完成的新营区办公房和健身房等一系列设施设备交付给部队使用,让部队官兵直呼“省心、贴心”。
这是泉州在全省率先探索拥军“交钥匙”工程催生出的又一硕果。借助这一探索,泉州在支持部队项目建设上,由单纯提供资金,转变到全部完工后直接交付部队的“交钥匙”模式,让部队省去后顾之忧,专心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中。2020年以来,泉州市县两级每年统筹1000万元以上资金,集中力量推进10个以上科技文化拥军项目,4年来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交付19个,其中,投入4000多万元代建5个海警工作站成为军地协作典范。
紧贴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力支持部队所需上,泉州各级各部门始终不遗余力。
即将进入暑假,驻泉某部队的“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热度更增。“不出大院,军娃就能免费在这上编程、主持、围棋等各类课程……”这一拥军办实事工程深受广大官兵好评。为解决驻晋江部队军人子女课后无人照看、无人辅导的难题,泉州市、晋江市两级双拥办联合晋江市妇联等单位,于2020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创立“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通过工作日派专人接送军娃、聘请优秀军嫂担任社工、招募优秀辅导教师开设兴趣辅导班等措施,精准解决军人家庭没时间接娃、没时间辅导的难题,同时为军嫂提供了就业岗位。
不止于此,为持续拓展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内涵,近年来,泉州还探索推行“兵事兵来调、法事法来办”崇军拥军司法服务模式,构建了司法服务现役军人、助力退役军人多元矛盾化解的新型拥军崇军平台。为了让军人不为后路“费心”,泉州采用多次选岗方法,为政策性安置退役军人提供更多选岗机会,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作为福建省唯一试点获推广……
在更广范围,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共建”、依托异地商会开设拥军支前服务站、“关爱边防一线女军人”等创新做法持续涌现,泉州不断为新时代双拥工作赋能添彩。
贴心服务保障 拥军创新永无止境
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双拥工作才能常做常新。为持续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全社会拥军内涵更加丰富、让尊崇尊重落地有声,近年来,泉州深化“一市一县一品牌”建设,探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海丝双拥”品牌。
今年端午节前夕,泉州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双拥馆。展馆内,“国旗红”+“军队绿”随处可见,众多讲述泉州双拥历史的老物件,集中展示泉州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双拥故事。作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军人荣誉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馆,泉州双拥馆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网红”打卡点。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