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5日

持续“热辣滚烫” 防暑妙招用上

夏季出门别忘了防晒(CFP 图)

高温来袭,骄阳似火,很容易引发中暑。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体虚、缺乏运动的久坐人群、肥胖症和高血压患者都是容易中暑人群,需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到底有哪些表现?中暑了怎么办呢?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高温天

在“室内”也会中暑

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湿热环境中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发生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当中暑发展为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时,就会发展成为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摄氏度以上,热射病死亡率高。”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胡远扬说。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闭门不出,也需做好防暑措施。”胡远扬提醒,虽然不出门可以避免太阳暴晒,但若是室内空气流通不佳或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仍可能因热量积聚而引发中暑。特别是体质较弱的群体,在夏季长时间待在环境闷热且不通风的室内,较容易发生中暑。

另一个认知误区是“出现中暑症状后,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降温”。胡远扬解释,人体主要靠皮肤完成散热,如果中暑后立即进入空气不流通且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会引发全身皮肤毛孔剧烈收缩,阻碍毛孔正常排汗散热,反而会加重病情。不恰当的降温方式同样值得警惕,吃冷饮并不是预防中暑的好办法。

专家指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建筑工人、交警等在户外进行长时间作业的人群,老年人群体、慢性病病人以及儿童和孕妇等需要格外注意防暑。这些人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暴晒,注意补水、补充盐分与矿物质,饮食方面需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中暑后“一搬二降三补四转”

胡远扬指出,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们更容易中暑。这是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快,体内产生的热量多;而且儿童皮肤上的汗腺发育尚不成熟,散热能力较差,体温调节中枢也还在发育中,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先兆中暑时,通常经现场处置后症状可很快缓解,轻、重型中暑儿童需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发现有中暑症状,应采取“一搬、二降、三补、四转”的原则进行处置。

搬运。脱离高温、高湿、封闭及阳光烈晒的环境,迅速把孩子从热的地方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降温。快速有效的降温是中暑急救时最重要的措施,在发现中暑30分钟内应尽快将体温降至40℃以下。降温方法包括:尽快松开或脱掉紧身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被。先用温水,再用冷水擦浴全身,擦浴时可在额头、双侧颈部、腋下等大动脉走行浅表处放置冰袋,可用风扇或空调增加对流、散热。

补水。儿童中暑常伴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该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一些常温的水或电解质饮料,一次不要喝过多,否则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法自主饮水者,可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评估下接受适量静脉补液等治疗。

转运。对于重型中暑者,尤其是伴有高热、意识不清、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送到就近医院就诊。对于轻型中暑经现场处置症状没有缓解的儿童,也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

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

胡远扬提醒,预防中暑,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尤其应避免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这段时间里在烈日下活动。

天气炎热时,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应尽可能减少外出。

生活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最佳饮水时间是早上起床后、上午10时、下午3时至4时、晚上睡觉前,可以分别饮1至2杯白开水或加盐的水。平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外出时要采取一些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也可随身携带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防暑药物,一旦出现中暑症状,使用这些防暑药物可以缓解病情。

每年高温天气到来之前,最好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要增强防护意识,避免高温作业。

--> 2024-06-2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553.html 1 持续“热辣滚烫” 防暑妙招用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