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5日

3岁男童高烧不退 咽痛吃不下饭

医生提醒:勤洗手多通风可预防手足口病

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反复高热,要及时就医。(CFP 图)

夏季气候湿热,易给传染病造成可乘之机,当前手足口病进入夏季流行期。专家提醒,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注意做好防范。

5岁以下孩子最容易“中标”

近日,3岁男童豆豆(化名)一直高烧不退,咽痛吃不下饭、四肢冒出很多红疹子。豆豆妈妈慌了,这莫不是“传说已久”的“手足口病”?

每年的5—7月,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最近,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门诊前来看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有所增多。

该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许华山介绍,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等。大部分病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手足部出现皮疹、口腔出现疱疹,所以称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见于儿童,5岁以下儿童占了大约95%,其中1—2岁年龄段发病率是最高的,大约占了1/3。“因此,门诊接诊最多的就是1—2岁的孩子。”许华山说。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是轻症,通常在7—10天能够痊愈,少数重症危重病例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或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有生命危险或可能留下后遗症,因此,家长要重视这种传染病。

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平均3—5天,就是说如果有接触到明确的传染源,那么接下来大多在3—5天内就可能出现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发热、胃口不好、口腔疱疹溃疡或手足部位出现皮疹。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到专科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热,频繁应用退热药物仍然效果不佳,四肢末端发凉、发冷、不出汗、皮肤有花纹,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眼睛没神、昏昏欲睡,那说明病情很重,要及时就医。

得了手足口病,许华山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护理措施:要注意隔离,避免和其他孩子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保持患儿衣被清洁,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补足水分、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积极控制高热,体温>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衣被不宜过厚,退热汗湿后及时更换。

有遇到发热抽搐,不要惊慌,平躺头侧一边,防止误吸,可用退热栓剂降温,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多数孩子体温有逐日下降趋势,3天内体温大多降至正常,口腔溃疡引起的不适也会迅速好转,当你发现孩子烧退、能安稳睡觉、食欲好转,基本上病也好一半了。

预防关键在于爱卫生

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预防?许华山表示,接种疫苗及保持日常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在幼儿园,生病孩子应及时休假居家隔离,做好班级环境消毒,要注意75%酒精不能杀灭肠道病毒,要用含氯消毒液。

我国在2016年成功研制了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的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6月龄—5岁均可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月龄前完成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因此疫苗接种很有必要。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 2024-06-25 医生提醒:勤洗手多通风可预防手足口病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555.html 1 3岁男童高烧不退 咽痛吃不下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