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精准研判,周密查找;法院快速响应,高效拘传……这是鲤城区人民法院与鲤城公安分局强强联手,联合对被执行人进行拘传的真实写照。近日,两家单位联合开展为期5天的“公正卫士”联动执行行动,聚焦“涉民生”“小标的”案件,依托“法院+公安”执行联动机制,力求精准打击一批下落不明、长期规避执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全力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融媒体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吴月妮
联动发力
工人收到补偿款
申请执行人贺某受雇于泉州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后因工致伤,建筑公司仅垫付部分医疗费用。经仲裁裁决,建筑公司应支付贺某医疗费、停工留薪期间工资等1.2万余元。
贺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经执行干警现场调查,建筑公司未在注册地经营,法定代表人李某也不知去向,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困境。
考虑到该案系民生案件,法院依托“法院+公安”执行联动机制,商请鲤城公安分局协助,成功拘传了李某。执行干警向其释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李某认识到了错误,并现场支付全部执行款,案件成功执结。
贺某在收到执行款后激动地说道,非常感谢法院和公安联合出手,让他很快拿到了补偿款。
联动助力 伤者拿到赔偿款
吴某因拖欠郑某货款被起诉至法院,经判决,吴某应支付郑某货款25.7万元。后吴某又因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被法院判决应赔偿黄某款项8800余元。因吴某均未履行,上述两案进入执行阶段。
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发现吴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且其下落不明。黄某多次向法院反映生活困难,希望加大执行力度。
为了促进案件执行,在此次执行中,法院与警方联合将吴某传唤至派出所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并向其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迫于执行压力,吴某当日向黄某偿还赔偿款本息总计8986元,该案全部执行完毕。黄某收到款项后,连声道谢:“没想到有关部门如此重视我的几千块赔偿款。”
而另一起案件,吴某向郑某偿还款项5万元,并就剩余款项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该案也顺利化解。
联动合力 为民解忧“护民生”
在为泉州某装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装饰公司)从事装修工作中,余某被砖头砸伤右脚,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经仲裁裁决,装饰公司应支付余某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各项合计96788元。因公司未履行裁决,余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前往装饰公司经营地址查看发现,该公司已无经营,承办法官又前往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的户籍地址查看,陈某也未在该地居住。
余某因本次工伤劳动能力受影响,精神状态不稳定,且无任何近亲属,生活较为困难。因此,该案被列为此次联合执行行动的重点。
行动中,民警在获悉陈某回到晋江某小区后,立刻通知执行干警火速共同赶往该处,顺利将陈某拘传回法院。面对法官,陈某解释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已倒闭,其患有疾病后续仍需治疗,经济较为困难,因此未能及时履行付款义务。在了解到陈某的实际情况和履行能力后,执行干警从法理情角度出发,耐心做双方当事人调解工作。
最终,经过执行干警主持和解,余某表示同意由陈某代装饰公司当场向其支付58648元,案件就此了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悉,在鲤城公安分局的大力协助下,此次活动,该院共拘传被执行人22人、拘留5人,执行和解案件9件、执行完毕案件17件,执行到位金额110万余元。
相关
链接
法院+公安 破解执行难
2024年5月17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泉州市公安局联合签订《关于建立执行精准查控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旨在通过强化法院与公安机关的执行联动,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相关信息资源,针对被执行人及其车辆进行精准查控,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
“法院+公安”执行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宽了法院查人找物的渠道,切实构建起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新格局。
(墩良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