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5日

育生态 科创驱动打造产业跃升金钥匙

科技人员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供图)

作为深耕TFT-LCD/OLED等新型显示及半导体行业、新能源材料等配套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福建省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出的高浓度显影液和碱性基板清洗剂,打破了从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国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零的突破”。

在福建赛孔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色彩斑斓的数码印花产品令人眼前一亮。数码印花超强渗透墨水是隐藏在这些展品背后的秘密武器。这个具有发明专利的新材料可渗入面料纤维内部进行转印印花,即使拉伸、刮擦面料也不会露出白底色。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第一要义。企业对创新的认同与执着,源于一座城市肥沃的创新土壤。两年多来,泉州紧随“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推进研发投入、高新企业、高端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四个倍增”计划,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去年,泉州举办首届创新大会,“1+3+N”支持创新政策体系正式发布,聚焦政策供给、精准服务、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提质、人才使用等体制、机制藩篱。

“大院大所”夯实科技创新“底座”。2023年以来,我市新增引进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8家“大院大所”。截至目前,泉州累计引进“大院大所”28家,涵盖特种机器人、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测控与感知技术、绿色低碳、微电子、新材料等众多科技创新领域。我市首次授牌35家异地孵化基地、联合创新中心、科创工作站和企业异地研发机构,推动签约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科技金融投资项目99项、总金额525.15亿元。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通过“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多方共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等关键措施,我市在推动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中助力产业迭代跃升。截至目前,“大院大所”承担科研项目881项,累计服务企业12705家次,解决技术难题1773项,合作研发及成果转化1296项。

福耐丝(泉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清源创新实验室孵化并持股的科技型企业,其“结构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中试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目前企业已建成国内第一条40吨级生产线。佑达环保则与清源创新实验室建立室企合作平台,成立清源创新实验室—佑达环保高端湿电子化学品联合研发中心。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速度与力量反馈系统在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转化落地,该系统为运动员及教练提供准确客观的运动量化数据等,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市深化推进人才“港湾计划”、落深落细“涌泉”行动,健全科技人才引育用体系,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创新共享联盟,推动科技人才抱团创新。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精准引才模式,累计引进6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计划经费9000万元,带来新增经济效益达8亿元,产生专利达600项,培养人才280人,引进各类人才260人,研发新产品40项、新工艺28项。

--> 2024-06-2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636.html 1 育生态 科创驱动打造产业跃升金钥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