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5日

抓路径 “智转数改”开辟创新新赛道

产业数字化解锁发展新密码 (黄文珍 摄)

今年5月,从工信部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出炉,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计划单列市除外)。

两年多来,在“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引领下,泉州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为路径,加快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通过“点线面”协同推进,打造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复制性强的试点项目,带动一批生产设备更新升级,铺就激活新质生产力跃升路径。2021年以来,我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速18.6%。为有力支撑企业技改,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改贷”配套贴息政策,设立15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改。

响应“双碳”战略,绿色技改已成为产业节能降碳的重要驱动力。节能诊断、技术推介、示范引领……我市全力支持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推动产业降本增效。去年,我市实施市级以上节能项目91个,其中中国化学天辰公司石化化工精馏节能提效技术装备项目列入工信部节能技术装备重点项目;37个节能技改项目入选省级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项目数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绿色循环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锅炉余热回收纺丝空调加热系统改造、涂层烘箱尾气回收、回用水降温技改等多项节能技改在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见效,企业所有产品原材料均来源于废旧PET(热塑性聚酯)瓶片及废旧纺织品,实现了100%可回收利用原材料。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PET造粒生产车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拉链、废布带、废拉链牙回收造粒,实现了废料的循环利用。该车间每年可实现1500吨PET废品的再生循环利用,利用率达91%。截至目前,我市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项目77个、省级绿色制造项目108个,项目数居全省前列。

“智转数改”解锁发展新密码。走进科牧智能马桶黑灯工厂,透过玻璃,依稀看到机械手忙碌地放件、取件。机台上短暂亮起的灯光是可视化检测设备在工作。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订单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接入5G网络的AGV小车(自动导引小车)满载货品灵活穿梭。铁拓机械生产车间已基本实现数字化覆盖,通过为每个零部件赋码,每件物料都具备了数字属性,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让每件产品都有迹可循。

两年多来,我市持续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打下根基。同时,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向行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字化服务,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和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为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困境,我市从纺织鞋服、机械装备、水暖厨卫等行业着手,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通过经验分享帮助企业解决行业共性痛点,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融合发展标杆企业53家,产业数字化标杆数全省第一。

如今,全市已有5400多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占规上企业78%,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0.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1.5%。

--> 2024-06-2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7637.html 1 抓路径 “智转数改”开辟创新新赛道 /enpproperty-->